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高强度中空玻璃及其生产方法,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板一、玻璃板二、间隔条框。间隔条框通过胶条与上述两玻璃板粘结形成中空填充层;玻璃板一和玻璃板二边缘部外包裹有热收缩膜,两玻璃板与间隔条框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中注入有密封胶;其中,在玻璃板一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热射线反射层,在玻璃板二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树脂层;热射线反射层为氧化锌层/氧化钛层/银层;树脂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空玻璃的两个侧面上相对的涂覆热射线反射层和树脂层,从室外照射的热射线能被反射层吸收,具备屏蔽太阳热射线的功能,树脂层可耐严寒和曝晒,同时形成密闭泡孔,隔音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
技术介绍
中空玻璃由美国人于1865年专利技术,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用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热玻璃。中空玻璃主要用于需要采暖、空调、防止噪音或结露以及需要无直射阳光和特殊光的建筑物上。广泛应用于住宅、饭店、宾馆、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等需要室内空调的场合。也可用于火车、汽车、轮船、冷冻柜的门窗等处。紫外线是指100-380nm波段之间的太阳光。100-280nm波段,被臭氧层吸收;280-320nm波段,会导致真皮血管扩张、红肿,产生水泡,晒伤皮肤;320-380nm波段,会引起肌肤变黑、干皱、老化、失去弹性,严重的会导致皮癌。目前低辐射LOW-E玻璃因为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大建筑,玻璃窗在建筑上的使用率也在成比例的升高,特别是一些高档酒店和大型写字楼几乎是全玻璃幕墙。虽然低辐射LOW-E玻璃对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过和对近红外具有较好的反射功能,但阻挡的紫外光还不到50%,随着玻璃在建筑外墙上使用面积的越来越大,透进室内的紫外光也越来越多,不仅会使室内物品老化,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玻璃防紫外线的方法,是通过在玻璃成分中加入氧化铈,改变玻璃对于紫外线的透过特性,得到具有阻隔紫外线的玻璃。通过控制氧化铈含量,可以实现对紫外线吸收率大小的调控,从而得到不同紫外线透过率的玻璃产品。但加入氧化铈的玻璃,其存在一定的着色作用,不仅外观有影响,同时对于玻璃基片的透过率和外观颜色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紫外线阻隔玻璃产品存在的成型难度大、存在外观色差影响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备非吸收式紫外线阻隔作用和低辐射节能作用的多功能型中空玻璃,该中空玻璃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利用热收缩膜和间隔条框与两块玻璃板形成封闭的腔体,采用注胶的方式进行密封,有效提高中空玻璃质量和密封性能,并且在中空玻璃的内侧面涂覆紫外线阻隔低辐射复合功能型膜层,通过内部中空结构使复合膜层与外部环境隔离,从而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板一;玻璃板二;间隔条框;所述间隔条框通过胶条与所述玻璃板一、玻璃板二粘结形成中空填充层;所述玻璃板一和玻璃板二边缘部外包裹有热收缩膜,玻璃板一和玻璃板二与间隔条框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腔体中注入有密封胶,所述间隔条框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封装有分子筛,内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其中,在玻璃板一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在玻璃板二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防紫外线膜层;所述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从玻璃板一基片表面开始,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层SiNx层、第二层ZrO2层、第三层复合钨氧化物层、第四层Ag层、第五层复合钨氧化物层、第六层SiNx层;复合钨氧化物用通式MxWyOz表示,其中,M选自Mo、Ta、Re、Be、Os、Hf、Bi中的一种,W表示钨、O表示氧,且0.001≦x/y≦1,2.2≦z/y≦3;所述防紫外线膜层的主要成分为三聚氯氰、对氨基苯磺酸、耐候剂和聚氨酯固化剂。进一步的,防紫外线膜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150g-200g三聚氯氰以1:4的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待溶液出现粘稠状时,加入200ml对氨基苯磺酸,保持在25-30℃,反应2小时,持续搅拌;B:反应完成后用氨水调节PH值至5-6之间,然后升温至50℃左右,保温0.5小时;C:继续调节PH值至6-7之间,得到白色粘稠液半成品;D:在半成品中以1:1:1加入SiO2耐候剂和聚氨酯固化剂得到紫外光吸收剂,选取玻璃基板,使其外侧朝上进入上片台,过清洗机,用电导率低于40μs/cm的去离子水清洗;E:用滚涂法将紫外线吸收剂镀制在玻璃基板的外侧,在180-210℃的温度下加热固化4-5min,得到防紫外线膜层。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条框内填充有干燥剂。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板一和玻璃板二是矩形玻璃板或不规则玻璃板,其外面包裹的所述热收缩膜根据两块玻璃板形状确定。进一步的,热收缩膜的材料是PE、PP、PET、OPS、PVDC、POF、PVC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密封胶为碳酸铝、硫化锌、硅油、环氧树脂、脂肪酸高速混合形成的胶状物。进一步的,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的膜层厚度为:位于底层的SiNx的厚度为5-25nm,位于中间层的复合钨氧化物层的厚度为30-70nm,ZrO2层的厚度为5-20nm,Ag层的厚度范围为5-20nm,位于外层的SiNx的厚度为15-20nm。进一步的,中空玻璃产品的紫外反射率45-85%,紫外线透过率10-20%,辐射率为0.05-0.1,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热收缩膜的加热收缩和间隔条框的粘结与两块玻璃板形成封闭的腔体,采用注胶工艺进行二次密封,工艺操作简单,封胶快捷有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提升中空玻璃的密封效果和产品质量,同时密封胶不会溢出,有效保持中空玻璃表面和外部环境干净整洁。2、本专利技术设置一层紫外线阻隔低辐射复合功能型膜层,通过内部中空结构使复合膜层与外部环境隔离,可实现通过光反射方式,实现紫外线反射阻隔作用,相对于现有吸收式紫外线阻隔方式,对紫外线的其反射率达到45%以上,紫外线透过率在20%以下,有效阻隔紫外线。3、本专利技术中空镀膜玻璃有效避免了现有吸收式紫外线阻隔玻璃产品长期吸收紫外线以后,容易老化的缺陷,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中空玻璃产品经过测试检验,不但具有优良的紫外线阻隔效果,还具有辐射率低于0.1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能够适用于更广泛应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玻璃板一,2、玻璃板二,3、间隔条框,4、热收缩膜,5、腔体,6、密封胶,7、胶条,11、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22、防紫外线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节能型高强度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板一1、玻璃板二2、间隔条框3。间隔条框3通过胶条7与所述玻璃板一1、玻璃板二2粘结形成中空填充层;间隔条框3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边缘部外包裹有热收缩膜4,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与间隔条框3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5,所述腔体5中注入有密封胶6,密封胶6为碳酸铝、硫化锌、硅油、环氧树脂、脂肪酸高速混合形成的胶状物;所述间隔条框3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封装有分子筛,内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使分子筛能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包括:/n玻璃板一(1);/n玻璃板二(2);/n间隔条框(3);所述间隔条框(3)通过胶条(7)与所述玻璃板一(1)、玻璃板二(2)粘结形成中空填充层;/n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边缘部外包裹有热收缩膜(4),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与间隔条框(3)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5),所述腔体(5)中注入有密封胶(6),所述间隔条框(3)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封装有分子筛,内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其中,在玻璃板一(1)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11),在玻璃板二(2)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防紫外线膜层(22);所述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11),从玻璃板一(1)基片表面开始,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层SiNx层、第二层Zr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包括:
玻璃板一(1);
玻璃板二(2);
间隔条框(3);所述间隔条框(3)通过胶条(7)与所述玻璃板一(1)、玻璃板二(2)粘结形成中空填充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边缘部外包裹有热收缩膜(4),玻璃板一(1)和玻璃板二(2)与间隔条框(3)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5),所述腔体(5)中注入有密封胶(6),所述间隔条框(3)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封装有分子筛,内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其中,在玻璃板一(1)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11),在玻璃板二(2)的中空层侧表面上设有防紫外线膜层(22);所述低辐射复合功能膜层(11),从玻璃板一(1)基片表面开始,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层SiNx层、第二层ZrO2层、第三层复合钨氧化物层、第四层Ag层、第五层复合钨氧化物层、第六层SiNx层;复合钨氧化物用通式MxWyOz表示,其中,M选自Mo、Ta、Re、Be、Os、Hf、Bi中的一种,W表示钨、O表示氧,且0.001≦x/y≦1,2.2≦z/y≦3;所述防紫外线膜层(22)的主要成分为三聚氯氰、对氨基苯磺酸、耐候剂和聚氨酯固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辐射阻隔紫外线型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防紫外线膜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150g-200g三聚氯氰以1:4的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待溶液出现粘稠状时,加入200ml对氨基苯磺酸,保持在25-30℃,反应2小时,持续搅拌;
B:反应完成后用氨水调节PH值至5-6之间,然后升温至50℃左右,保温0.5小时;
C:继续调节PH值至6-7之间,得到白色粘稠液半成品;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耀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