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060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包括修复井和监测井,所述修复井和监测井竖向、间隔的安装于待修复场地;所述监测井监测待修复场地的土壤特性、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羽变化数据信息,控制部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调整所述修复井的地下水抽提和/或修复药剂注射在不同井间及各井的不同井筛段进行,以促进地下水及药剂多向立体循环,实现污染随水流高效去除或药剂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结构合理,智能灵活设置地下水抽提及药剂注射,促进地下水及药剂多向立体循环,实现污染随水流高效去除或药剂与污染物的充分均匀接触反应,提高注射药剂的利用率,节约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人类工业生产活动中管理不善导致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常常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一旦形成,其治理修复及其困难。其中,因为土壤具有不均质性,不同土壤介质由于渗透性及有机质含量等条件不同,对污染物的截留富集能力不同,通常,土壤的渗透系数越小,污染物运移的速度越低;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对污染物富集能力越强。一般来说,土壤介质对污染物的截留富集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粘土>粉土>砂土>砂砾。粘性土由于渗透系数低,截污能力强。比如,有研究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粘土层的截留率在70%~90%,砂土层为20%~50%。这种土壤介质的不均质性特征,对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很多常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效果和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常用的修复技术如地下水抽出处理、原位化学氧化(或还原)、原位生物修复等所涉及的地下水流动或污染物/药剂的迁移都与土壤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井和监测井,所述修复井和监测井竖向、间隔的安装于待修复场地;所述监测井设置有监测传感器,所述修复井通过切换装置连接水抽提单元和配药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井和监测井,所述修复井和监测井竖向、间隔的安装于待修复场地;所述监测井设置有监测传感器,所述修复井通过切换装置连接水抽提单元和配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井的内壁设置有护套筛管,注射/抽出管设置于所述护套筛管内并可上下移动,所述护套筛管与注射/抽出管之间设置有上阻隔器和下阻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筛管的外周壁设置有流体孔,其沿护套筛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注射/抽出管的外周壁也设置有贯通孔;含有污染物的地下水经护套筛管的流体孔、由上阻隔器和下阻隔器形成的密闭空间、注射/抽出管的贯通孔抽至水处理单元;药剂经由注射/抽出管的贯通孔、由上阻隔器和下阻隔器形成的密闭空间、护套筛管的流体孔流至待修复区域实现注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立体循环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阻隔器和下阻隔器设置有加压管,加压管与加压泵连接以对阻隔器加压膨胀使注射/抽出管与护套筛管之间上下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柯超代佳宁曲丹项瑞鑫马骏李媛媛张楚张真真张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