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27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及使用方法,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养护单元,两个养护单元两端均固定设有转角连接单元并相互对应,每两相对应转角连接单元之间固定有若干侧边单元;养护单元外侧开口,内侧为设置有若干养护孔的养护板;养护单元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封挡板;侧边单元外侧开口,内侧为板面并设有若干竖条状通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拼装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减少了单个模型的重量,在不借助运输设备的情况下,两个工人可轻松近距离搬运,减少等待天车或其他运输设备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养护结构的设计,使装置在养护期间加大了墙板与蒸汽的接触面,使得养护效果更好,减少了养护所需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其中,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应用最为广泛,经工厂加工、养护完成后,运送至现场进行安装、连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目前,装配式建筑墙板再生产时需要用到制作模型,模型大多采用槽钢组装而成,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重量较重,工人组装模型过程中,需借助天车或其他运输设备辅助搬运,一般天车运行速度较慢,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生产的装配式建筑墙板需要放进养护炉,进行蒸汽养护,但是在养护时只有上面暴露在空气中,使得养护时间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而使得装配式建筑墙板生产所需时间加长。因此,需要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并配合使用方法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重量较重,工人组装模型过程中,需借助天车或其他运输设备辅助搬运,以及一般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特征是,它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养护单元(100),每个养护单元(100)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转角连接单元(200),两个养护单元(100)两端的转角连接单元(200)分别相互对应,每两相对应转角连接单元(200)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的侧边单元(300);所述养护单元(100)呈长方体状结构,其外侧开口,内侧为养护板(1),该养护板(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养护孔(41);所述养护单元(100)内侧的养护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封挡板(16),该封挡板(16)的长度和宽度与养护板(1)的长度和宽度相适配;所述侧边单元(300)呈长方体状结构,其外侧开口,内侧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特征是,它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养护单元(100),每个养护单元(100)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转角连接单元(200),两个养护单元(100)两端的转角连接单元(200)分别相互对应,每两相对应转角连接单元(200)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的侧边单元(300);所述养护单元(100)呈长方体状结构,其外侧开口,内侧为养护板(1),该养护板(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养护孔(41);所述养护单元(100)内侧的养护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封挡板(16),该封挡板(16)的长度和宽度与养护板(1)的长度和宽度相适配;所述侧边单元(300)呈长方体状结构,其外侧开口,内侧为板面并均匀设置有若干竖条状通槽(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特征是,所述封挡板(16)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固定外壳(17),固定外壳(17)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18),滑动槽(18)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9);所述滑动槽(18)的内部且位于滑动块(19)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20),滑动块(1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拉杆(21);所述滑动块(19)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26),所述转动拉杆(21)的下端固定有与转动槽(26)相适配的转动块(25),所述转动块(25)位于转动槽(26)内部并与转动槽(26)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外壳(17)的上端开设有限位通孔(23),所述转动拉杆(21)贯穿该限位通孔(23)并与限位通孔(23)间隙配合;所述养护单元(100)的顶部两侧与两个固定外壳(17)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固定有L形挡块(22),所述转动拉杆(21)的另一端位于L形挡块(22)的一侧且位于远离固定外壳(17)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特征是,所述转角连接单元(20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角板(3)和下角板(2);所述下角板(2)两端的上部且位于下角板(2)与上角板(3)之间均固定有第二下插板(12),所述上角板(3)两端的下部且位于下角板(2)与上角板(3)之间均固定有第二上插板(13),该第二下插板(12)的一侧与第二上插板(13)的一侧紧密贴合;所述下角板(2)一侧的上端固定有第二下侧挡板(39),所述上角板(3)一侧的下端固定有与第二下侧挡板(39)相对应的第二上侧挡板(40),所述第二下侧挡板(39)的上端与第二上侧挡板(40)的下端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制作模型,其特征是,所述侧边单元(30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4)并通过C形连接块(6)连接固定;所述下固定板(4)两端的上部且位于下固定板(4)与上固定板(5)之间均固定有第一下插板(7),所述上固定板(5)两端的下部且位于下固定板(4)与上固定板(5)之间均固定有第一上插板(8),该第一下插板(7)的一侧与第一上插板(8)的一侧紧密贴合;所述下固定板(4)一侧的上端固定有第一下侧挡板(37),该第一下侧挡板(37)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下U形槽(10),所述上固定板(5)一侧的下端固定有与第一下侧挡板(37)相适配的第一上侧挡板(38),该第一上侧挡板(38)的下端开设有多个与第一下侧挡板(37)上的各下U形槽(10)相对应的上U形槽(11),所述第一下侧挡板(37)的上端与第一上侧挡板(38)的下端紧密贴合,各下U形槽(10)与相对应的上U形槽(11)构成各竖条状通槽(42);所述C形连接块(6)位于下固定板(4)与上固定板(5)之间,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4)贴合并分别通过螺钉与该下固定板(4)和上固定板(5)连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胜军钱元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