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内旋限位垫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在髋关节置换后防止髋关节脱位的限位垫。
技术介绍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卧床期间,严禁术肢内旋,一旦术肢内旋,就有可能造成髋关节脱位。患者在床上一般是两种体位,平躺位和侧卧位。平躺位时主要防止脚尖内旋;侧卧位时,如果术肢位于上侧,主要防止膝盖内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防内旋限位垫,用于髋关节术后的患者,防止其在平躺或侧卧位时出现术肢内旋的情况。本申请的防内旋限位垫,其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第一垫体用于设置在术肢的膝关节上游,其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一挡块部,第一卡持部形成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术肢的膝关节上游部分;在第一卡持部上形成有第一粘接带,用于固定卡持在第一凹槽中的术肢的部分;第一挡块形成在第一卡持部的内侧,当患者平躺时,第一挡块位于患者的两腿之间;第一挡块的下侧面形成为水平平面,内侧面形成为倾斜平面,内侧面与下侧面形成为钝角;第一挡块的高度大于第一卡持部的高度10-15cm;第二垫体用于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内旋限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n第一垫体用于设置在术肢的膝关节上游,其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一挡块部,第一卡持部形成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术肢的膝关节上游部分;在第一卡持部上形成有第一粘接带,用于固定卡持在第一凹槽中的术肢的部分;第一挡块形成在第一卡持部的内侧,当患者平躺时,第一挡块位于患者的两腿之间;第一挡块的下侧面形成为水平平面,内侧面形成为倾斜平面,内侧面与下侧面形成为钝角;第一挡块的高度大于第一卡持部的高度10-15cm;/n第二垫体用于设置在术肢的踝关节上游,其包括第二卡持部和第二挡块部,第二卡持部形成有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术肢的踝关节上游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旋限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
第一垫体用于设置在术肢的膝关节上游,其包括第一卡持部和第一挡块部,第一卡持部形成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术肢的膝关节上游部分;在第一卡持部上形成有第一粘接带,用于固定卡持在第一凹槽中的术肢的部分;第一挡块形成在第一卡持部的内侧,当患者平躺时,第一挡块位于患者的两腿之间;第一挡块的下侧面形成为水平平面,内侧面形成为倾斜平面,内侧面与下侧面形成为钝角;第一挡块的高度大于第一卡持部的高度10-15cm;
第二垫体用于设置在术肢的踝关节上游,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明璇,高远,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