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踇外翻术后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解决了现有治疗踇外翻的支具无法在调节外固定的角度、踇外翻术后打石膏效果差,而且固定范围大、固定材料笨重、舒适度差且固定后不易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换药的技术问题,其包括足托、踇趾合页,踇趾合页包括合页固定片和合页活动片,足托后部两侧设有内侧板和外侧板,内侧板的前端与合页固定片自由端相固定,踇趾合页的铰接处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合页活动片的自由端设置有至少一条踇趾束带,外侧板的前端连接有足趾固定带,内侧、外侧板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足背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方便、固定范围小,整个支具结构轻便,佩戴舒适度高,方便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换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
本技术涉及踇外翻术后矫正
,具体是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踇外翻(halluxvalgus)也叫大脚骨或脚孤拐,是指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是目前常见的足部多发疾病之一,多伴发踇囊炎,女性多发于男性。踇外翻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两类,根据外翻角度选择治疗的方案,但畸形矫正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解除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踇外翻手术方式发展至今已有百余种之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治疗所有的踇外翻。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如下几种:一、软组织手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②第一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包括踇内收肌腱切断,外侧关节囊切开,③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软组织加强,关节囊紧缩缝合。主要方法为Silver、McBride术式、Akin手术等。此类手术多适用于踇外翻畸形较轻伴发踇囊炎的患者。二、骨性手术:骨性手术一般能比较彻底的解决踇外翻的畸形矫正问题。根据截骨位置的不同分为三类:①跖骨远端截骨,国内外最常用Chevron截骨,截骨后用单枚克氏针或螺钉固定。②跖骨干截骨,代表手术为Scarf和Ludloff截骨,优点是矫正彻底,缺点是下地时间较晚,手术技巧高。③跖骨基地截骨或者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临床上仅用于特殊病例。三、小切口微创手术:是骨性手术的一种,在跖骨远端做3个0.5厘米的切口,切除增生的骨赘、外侧关节囊切口、跖骨远端截骨,截骨后将跖骨头推向外侧,不用克氏针或者螺钉固定,而是用纱布绷带捆扎,达到其效果。根据参考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踇外翻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踇外翻的复发,这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问题,而术后给与患足外固定是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如果术后没有给与相应的外固定处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踇外翻复发。因为在软组织手术后会4-6周的软组织愈合窗口期,在骨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后会有8-12周的骨性愈合窗口期,如果这个期间对手术部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在外固定不确切的情况下早期下地活动,就会影响手术效果,造成踇外翻的复发。传统的术后外固定是打石膏固定,石膏固定足的全部及踝关节,固定范围大、固定材料笨重,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手术纠正的踇外翻的角度在第1、2趾之间分开一定的角度,但是石膏在足的远端固定很单薄,容易断裂,造成固定的不确定,石膏固定后不利于手术切口的观察和换药,而且石膏厚、重,佩戴不舒适,影响踝关节活动等都是传统外固定的缺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治疗踇外翻的支具是硅胶制作的软性支具,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和缓解踇外翻疾病。专门用于踇外翻术后固定用的支具还很少,且限制1、2趾的活动范围,不能根据踇外翻术后纠正的角度来调节外固定的角度。结合上述要求,我们设计了一款用于踇外翻术后固定、可调节外翻角度的踇外翻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治疗踇外翻的支具无法在踇外翻术后纠正的角度来调节外固定的角度、踇外翻术后打石膏效果差,而且固定范围大、固定材料笨重、舒适度差且固定后不易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换药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包括足托、踇趾合页,所述踇趾合页包括通过调节螺母连接的合页固定片和合页活动片,所述足托后部两侧设置有垂直于足托所在平面的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的前端与合页固定片自由端相固定,所述踇趾合页的铰接处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所述合页活动片的自由端设置有至少一条踇趾束带,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连接有足趾固定带,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足背固定带。通过基本生活常识,双脚之间为脚的内侧,相对的就是外侧,本技术中所述的方位与此相对应。本技术中所述踇趾合页为角度可调节的合页,所述合页固定片固定不动,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所述踇趾合页的合页活动片的角度,将踇趾合页的关节处对应至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这就更好地适应患者术后踇外翻纠正的角度。所述踇趾束带用于穿置踇趾,所述足趾固定带用于固定其余四个脚趾,所述踇趾束带、足趾固定带使得踇趾与其余四个脚趾形成对抗,在通过足背固定带将患者足背固定,使得所述足托与患者脚步能连接牢固,这样不同患者能根据自己不同的踇外翻角度,通过调节踇趾合页的角度,按照术后矫正的踇外翻角度进行外固定处理。本技术所述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调节方便、松紧合适、穿着舒适,固定范围小,整个支具结构轻便,佩戴舒适度高,方便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换药。优选的,所述足背固定带与所述内侧板的后端相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足背固定带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是为了穿戴方便。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环,所述足背固定带为魔术贴,所述足背固定带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并与自身贴合。将足背固定带设置成魔术贴,所述足背固定带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固定环,患者根据自身脚掌的厚度、宽度来调节足背固定带的松紧,这使得穿戴更加方便、舒适。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卡扣。通过固定卡扣,也能适应性调节所述足背固定带的松紧,这使得穿戴更加方便、舒适,适应不同的脚型。所述固定卡扣即为设置在腰带头部的卡扣,这是现有技术。优选的,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足趾固定带通过第二固定环与外侧板相连接。所述足趾固定带穿置在第二固定环中能来回活动,这样使得患者穿戴更加舒适不会出现脚掌紧绷,脚背松弛的情况。优选的,所述足趾固定带的两端部固定有用于相互贴合的魔术贴层。通过足趾固定带的两端部固定的魔术贴层,也能适应性调节所述足趾固定带的松紧,这使得穿戴更加方便、舒适,适应不同的脚型。优选的,所述足趾固定带由魔术贴制成。这使得制作简单,穿戴方便。优选的,所述足托的范围包括前足和中足,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位于足托的中足部分。节约材料,而且有助于患者提高穿戴舒适度,减小对患者行走的影响,减轻所述支具的重量。优选的,所述足托、内侧板和外侧板为一体成型,所述足托、内侧板和外侧板均采用低温热塑板制成。采用低温热塑板,按照患者不同的脚型和足底的轮廓做出适合患者佩戴的个性化足底支具,低温热塑板在65-70°恒温状态下能够软化,可按照患者的足底塑性,做出一个半包围结构的足托,足托的范围包括前足、中足。低温热塑板有足够的硬度,质量轻,解决了传统石膏外固定厚、重、不透气的缺点,半包围结构的足托使患者术后伤口通风良好,使换药更为便捷,也方便了医生观察患足的血运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调节方便、松紧合适、穿着舒适,固定范围小,整个支具结构轻便,佩戴舒适度高,方便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换药;本技术中所述踇趾合页为角度可调节的合页,将踇趾合页的关节处对应至患者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这就更好地适应患者术后踇外翻纠正的角度;所述踇趾束带用于穿置踇趾,所述足趾固定带用于固定其余四个脚趾,所述踇趾束带、足趾固定带使得踇趾与其余四个脚趾形成对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足托(1)、踇趾合页,所述踇趾合页包括通过调节螺母(2)连接的合页固定片(3)和合页活动片(4),所述足托(1)后部两侧设置有垂直于足托(1)所在平面的内侧板(5)和外侧板(6),所述内侧板(5)的前端与合页固定片(3)自由端相固定,所述踇趾合页的铰接处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所述合页活动片(4)的自由端设置有至少一条踇趾束带(7),所述外侧板(6)的前端连接有足趾固定带(8),所述内侧板(5)、所述外侧板(6)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足背固定带(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足托(1)、踇趾合页,所述踇趾合页包括通过调节螺母(2)连接的合页固定片(3)和合页活动片(4),所述足托(1)后部两侧设置有垂直于足托(1)所在平面的内侧板(5)和外侧板(6),所述内侧板(5)的前端与合页固定片(3)自由端相固定,所述踇趾合页的铰接处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所述合页活动片(4)的自由端设置有至少一条踇趾束带(7),所述外侧板(6)的前端连接有足趾固定带(8),所述内侧板(5)、所述外侧板(6)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足背固定带(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背固定带(9)与所述内侧板(5)的后端相固定,所述外侧板(6)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0),所述足背固定带(9)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为固定环,所述足背固定带(9)为魔术贴,所述足背固定带(9)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并与自身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踇外翻术后外固定支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兴,薛福平,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郭大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