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搁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872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搁脚结构,该搁脚结构包括支撑人体腿脚部的上端板、下端盖、安装有旋转套的支撑管以及扭簧,在下端盖上形成避让区,旋转套插置在避让区内,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并设置在旋转套中,旋转套与下端盖转动连接。在上端板上铺设搁脚垫后,两者与下端盖组合成搁脚板,下端盖与支撑管通过旋转套转动连接,实现了搁脚板对于搁脚角度的自适应,同时扭簧使搁脚板有了转动缓冲;在使用者腿脚部离开搁脚板后,通过扭簧使搁脚板复位,搁脚板复位后收纳无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搁脚结构
本技术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搁脚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让人在座椅上靠躺时更加舒适,可以为座椅增加搁脚枕,当使用者靠躺在座椅上休息时,可以抽出搁脚枕以供使用者搁脚,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性;但由于人体靠躺在座椅上时,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如果搁脚枕设置为水平且无法转动的,就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如果搁脚枕设置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来配合人体靠躺时的倾斜角度,那么实现搁脚枕收拢回座椅底部并且不显得突兀会比较困难;如果搁脚枕没有限位或没有缓冲地转动,就会使搁脚枕难以控制。CN201611158020.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休息的椅子,包括椅座、设置在椅座上的抽拉式的搁脚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搁脚调节机构前端的搁脚枕,所述椅座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容纳空间,在搁脚调节机构处于收纳状态时,搁脚枕完全收拢在容纳空间内。该专利技术只用一个弹簧设置在搁脚枕的中部以起到缓冲与复位的作用,需定位准确,但是若用该专利技术同种结构在两侧都设置弹簧,所需的零件就会比较多,因为每个弹簧都需要连接件与搁脚枕连接,此外还需对弹簧进行定位,又需要设置一根转轴以使搁脚枕转动,增加了零部件成本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搁脚结构,包括支撑人体腿脚部的上端板、下端盖、安装有旋转套的支撑管以及扭簧,扭簧设置在旋转套中,旋转套设置在下端盖中并与下端盖转动连接;下端盖与支撑管通过旋转套转动连接,实现了搁脚枕对于搁脚角度的自适应,在使用者腿脚部离开搁脚枕后,通过扭簧使搁脚枕复位,复位后收纳无干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搁脚结构,包括:上端板,配置为支撑腿脚部;下端盖,在其上形成有下方敞开的避让区,下端盖连接在上端板下方;支撑管,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旋转套,所述的旋转套插置在避让区内,并且旋转套与下端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并且扭簧作用于下端盖,在下端盖转动时,提供复位弹力。该搁脚结构通过在支撑管上安装旋转套与下端盖转动连接,使搁脚枕在使用者搁脚时达到一个使使用者舒适的角度;旋转套内设置扭簧使得搁脚枕在转动时能有缓冲,提升了舒适性,并且在使用者腿脚部离开搁脚枕后自动复位,使搁脚枕无干涉收纳。作为优选,避让区的左右两侧形成侧板,避让区的上端形成顶板,顶板、侧板和下端盖为一体成型;旋转套与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旋转套与侧板的转动连接实现了旋转套与下端盖的转动连接,使上端板与下端盖选择性倾斜于水平面。作为优选,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被限制在旋转套内,另一个扭臂与下端盖保持相对固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下端盖与旋转套在相对转动时存在缓冲,搁脚枕在使用者搁脚时不会有太突然的转动,提升了舒适性;在使用者腿脚部离开搁脚枕后,搁脚枕可自动复位。作为优选,在下端盖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避让区,支撑管为两根,各自插入至对应的避让区内,两个旋转套之间通过一根连杆相连。使用两根支撑管,上端板支撑腿脚部的性能更强;两根支撑管通过连接两个旋转套的连杆相连,当支撑管为伸缩管时,两根支撑管通过连杆相连后达到同步伸缩。作为优选,旋转套侧方延伸出一个限位部,限位部穿过侧板上预留的缺口插入至下端盖内,同时下端盖上与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凹槽,限位部和限位凹槽相配合,以在下端盖旋转至预设的最大角度时提供限位。限位部与限位凹槽配合为下端盖的转动提供限位,以免使用者在使用搁脚枕时转动过量,影响使用舒适性。作为优选,限位凹槽为一个斜槽,下端盖旋转到最大角度时,限位部卡在限位凹槽中。限位凹槽为下端盖上的一个凹陷的斜槽,限位凹槽要更低于下端盖上形成限位凹槽的表面未凹陷的部分,在与限位部配合进行限位的同时又增加了下端盖的转动范围,提升了舒适性。作为优选,连杆的两端与限位部固定相连。这实现了连杆与旋转套的连接固定,且不会影响到旋转套其他部分的结构;当支撑管为伸缩管时,连接杆保障抽拉搁脚枕时,左右伸缩管同步活动。作为优选,旋转套包括连接部与旋转部,连接部与支撑管套接并连接固定,旋转部为中空设计,扭簧设置在旋转部内,且旋转部与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接部实现了旋转套与支撑管的连接;扭簧设置在旋转部内,转轴在使旋转套与下端盖转动连接的同时,又作为扭簧与旋转套的连接件,使扭簧连接在旋转套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搁脚结构,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下端盖与支撑管转动连接,实现了搁脚枕的选择性转动,符合人体工学,提升了舒适性;搁脚枕的转动缓冲和自动复位均由扭簧实现,并且转轴使旋转套与下端盖转动连接的同时将扭簧连接在旋转套上,减少零配件的使用;使用者的腿脚部离开搁脚枕后,搁脚枕自动复位,使搁脚枕无干涉收纳;限位凹槽在与限位部配合对下端盖转动进行限位的同时又增加了下端盖的转动范围,提升了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结构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枕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旋转套与下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搁脚枕与下端盖组合的剖析图;图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下端盖未转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下端盖转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旋转套与下端盖组合中的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图7的A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中的搁脚枕未使用时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中的搁脚枕使用时的侧视图。各附图标记为:上端板1;下端盖2;支撑管3;扭簧4;搁脚垫5;搁脚枕6;避让区7;旋转套8;转轴9;侧板10;顶板11;旋转部12;转轴座13;转轴孔14;第一扭簧臂15;第二扭簧臂16;限位部17;缺口18;连杆安装位19;连杆20;围板21;底板22;限位凹槽23;连接部24;套管25;接头26;第一销孔27;第二销孔28;第三销孔29;空隙30;椅座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搁脚结构,包括:用来支撑腿脚部的上端板1、连接在上端板1下方的下端盖2,以及支撑管3与扭簧4。如图1-3所示,所述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端板,配置为支撑腿脚部;/n下端盖,在其上形成有下方敞开的避让区,下端盖连接在上端板下方;/n支撑管,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旋转套,所述的旋转套插置在避让区内,并且旋转套与下端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n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并且扭簧作用于下端盖,在下端盖转动时,提供复位弹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端板,配置为支撑腿脚部;
下端盖,在其上形成有下方敞开的避让区,下端盖连接在上端板下方;
支撑管,支撑管的前端安装有旋转套,所述的旋转套插置在避让区内,并且旋转套与下端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并且扭簧作用于下端盖,在下端盖转动时,提供复位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避让区的左右两侧形成侧板,避让区的上端形成顶板,顶板、侧板和下端盖为一体成型;旋转套与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被限制在旋转套内,另一个扭臂与下端盖保持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端盖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避让区,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良正张叙俊毛立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