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萍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788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的顶面下凹有由人体脚趾头延伸至前脚掌处的第一凹坑、对应于人体足弓处的第二凹坑和对应于人体后脚跟处的第三凹坑;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内一一对应地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坑、相应的第二凹坑和相应的第三凹坑拆卸连接,鞋底本体上对应于人体前脚掌设置有至少三条凹槽,凹槽处于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之间,各凹槽为沿鞋底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金属负重鞋底,其不仅重量可调,适用脚部和腿部有效锻炼,以及跑步速度锻炼,而且满足减肥锻炼和不同人群穿着运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负重鞋底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金属负重鞋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自身的运动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运动鞋作为跑步、打球等是保护脚部和锻炼腿部必要的护具。所以,现有运动鞋的种类很多。现有运动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帮以及垫设于鞋底上的鞋垫,现有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该鞋底本体一般包括大底和与大底连接的中底,该大底一般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中底一般为一整块EVA材料或MD材料制成的发泡中底。现有这类运动鞋从生产出来自身重量的便以是固定的。因此,重量都无法调整的,穿着现有这些运动鞋,无法起到对脚部和腿部有效锻炼,也不能起到减肥锻炼和跑步速度的锻炼,所以不能起到很好锻炼与健身的目的。此外,现有的鞋子上也不具有可以调整重量的配重结构,使得现有的运动鞋重量上无法调整,不能肥人群或跑步速度锻炼人群的需求,也无法适应于不同人群,也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穿着运动的需求。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现有运动鞋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面下凹有由人体脚趾头延伸至前脚掌处的第一凹坑、对应于人体足弓处的第二凹坑和对应于人体后脚跟处的第三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内一一对应地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所述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坑、相应的第二凹坑和相应的第三凹坑拆卸连接,所述鞋底本体上对应于人体前脚掌设置有至少三条沿所述鞋底本体长度方向等间距并排的凹槽,所述凹槽处于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之间,各所述凹槽为沿所述鞋底本体宽度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面下凹有由人体脚趾头延伸至前脚掌处的第一凹坑、对应于人体足弓处的第二凹坑和对应于人体后脚跟处的第三凹坑;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内一一对应地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所述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坑、相应的第二凹坑和相应的第三凹坑拆卸连接,所述鞋底本体上对应于人体前脚掌设置有至少三条沿所述鞋底本体长度方向等间距并排的凹槽,所述凹槽处于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之间,各所述凹槽为沿所述鞋底本体宽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包括胶粘合在一起的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位于大底的上,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均处于中底上,各所述凹槽均处于中底的表面上,所述中底上的边缘凸设有用于与帮面连接的边沿,各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中底上边沿的相应位置处,各所述凹槽的两端部均为盲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排布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上均凸设有对应卡入相应的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间隙内的第三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的凸圆环,所述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和第三金属块上均凹设有供相应的凸圆环卡入的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金属负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凹坑、第二凹坑和第三凹坑设置有一条以上的弹性带,各所述弹性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