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69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它包括滑锤组件和诱杀桩,所述滑锤组件包括工作部、工作锤以及连接工作部和工作锤的滑动机构,所述诱杀桩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滑锤组件的工作部插接在诱杀桩的通孔中,所述工作锤通过滑动机构进行上下运动将诱杀桩插入土壤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用于监测和诱杀地下白蚁,环保高效、野外能够快速安装、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属于白蚁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白蚁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世界性害虫,可以危害房屋建筑、水利工程、农林作物、埋地管线等,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防治白蚁主要采取两种策略:预防和灭治。白蚁预防是指在被保护目标还没有被白蚁危害以前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白蚁入侵危害对被保护物造成损失;白蚁灭治是指被保护物已经遭受白蚁入侵后采取各种措施,杀死或驱赶被保护物内及周边的白蚁,阻止白蚁进一步的危害和造成更大的损失。防治白蚁的方法按照防治手段可分为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文化法规防治等。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世界各白蚁危害地区防治白蚁的主要方法。其中诱杀法是最为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法,即在白蚁危害、活动部位或潜在的活动区域投放白蚁喜食的材料,等待引诱到白蚁取食后再投放灭白蚁饵剂或喷施灭白蚁粉剂杀灭白蚁群体的方法。近10多年来,以白蚁诱杀原理为基础,结合白蚁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特性开发出来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成为国内外白蚁防治技术上的发展趋势。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指在白蚁活动或潜在活动的区域安装一定数量的监测装置(监测站、饵站),并在监测装置中投放白蚁喜食的诱集材料(饵料),定期检查监测装置,发现白蚁侵入监测装置后投放饵剂或喷施粉剂杀灭白蚁群体,待全部群体被杀灭后再在监测装置中重新投入饵料进行监测,通过这种监测——控制——再监测的循环,控制目标区域的白蚁群体,是一种白蚁种群控制技术。采用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开发的白蚁监测控制产品,国内外此类产品一般都由监测站(饵站)、饵料、饵剂(粉剂)、安装和检查工具等几部分构成。通过对白蚁监测控制产品的使用和研究,发现现有的该类产品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限制或不足:1、诱集白蚁材料(饵料)盛放在塑料装置(监测站外壳)中,不直接与土壤接触,降低了白蚁发现、入侵监测站的几率,延长了发现白蚁危害的时间,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2、监测站(饵站)需在地面上开孔再安装,程序繁琐且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对白蚁活动造成惊扰,降低了发现白蚁危害的概率;3、在室外土壤中安装监测站(饵站)时,需要电动或机动的专用工具,采用电动工具经常电力无法保障,而采用燃油气动工具时产生的大量尾气对近距离操作人员造成健康危害;4、现有产品只能使用饵剂或粉剂中的一种药剂,没有复合型应用设计;5、大范围安装监测站(饵站)后,需定期检查回收,工作量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用于监测和诱杀地下白蚁,环保高效、野外能够快速安装、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它包括滑锤组件和诱杀桩,所述滑锤组件包括工作部、工作锤以及连接工作部和工作锤的滑动机构,所述诱杀桩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滑锤组件的工作部插接在诱杀桩的通孔中,所述工作锤通过滑动机构进行上下运动将诱杀桩插入土壤中。进一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套筒和滑杆,所述套筒套设在滑杆上并可在滑杆上进行上下滑动,所述套筒的上端与工作锤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下端与工作部相连。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滑杆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在套筒内滑动并通过限位螺母限位,所述套筒的长度大于滑杆的长度。进一步,所述工作部包括圆柱和顶帽,所述圆柱的一端为锥形,所述圆柱的另一端与顶帽相连,所述顶帽朝向圆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诱杀桩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圆柱的外周,所述顶帽背离圆柱的一侧与滑杆的下端相连。进一步,所述诱杀桩由两个组块构成,单个所述组块的中间设置有半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半圆形凹槽在两个组块组合在一起后形成通孔,单个所述组块的下端设计有斜口,两个所述组块组合在一起后形成长方体状、下端尖形的诱杀桩。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诱杀桩采用两个木质组块构成,易于加工、处理、包装、运输。2、诱杀桩中间具有贯穿的通孔,能有多种用途:投放引诱剂,放置智能化检测白蚁入侵的组件,观测白蚁入侵,以及进行投放饵剂和喷施粉剂等处理。3、监测到白蚁入侵后,控制灭杀采用复合型设计,既能投放饵剂也能喷施粉剂,与大多数的产品只能投放饵剂或只能喷施粉剂相比更有优势。4、采用组合式诱杀桩,加上滑锤组件,易于快速直接安装,无需提前打孔,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惊扰白蚁活动;操作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使用,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5、诱杀桩为木质,不需专用塑料加工模具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身也是作为诱集白蚁的饵料,无塑料外壳。安装在土壤中,直接与土壤接触,能显著提高对白蚁的诱集效率;全部白蚁被灭杀完成后,木质材料在监测诱杀后易腐烂,不需回收,经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锤组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诱杀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组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诱杀桩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的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11所示,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它包括滑锤组件和诱杀桩2,滑锤组件采用优质钢材加工而成,滑锤组件包括工作部11、工作锤12以及连接工作部11和工作锤12的滑动机构13,诱杀桩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13,滑锤组件的工作部11插接在诱杀桩2的通孔213中,工作锤12通过滑动机构13进行上下运动将诱杀桩2插入土壤中。如图10、11所示,滑动机构13包括套筒131和滑杆132,套筒131套设在滑杆132上并可在滑杆132上进行上下滑动,套筒131的上端与工作锤1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滑杆132的下端与工作部11相连。套筒13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133,滑杆13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滑块134,限位滑块134在套筒131内滑动并通过限位螺母133限位,防止套筒131上移时滑杆132从套筒131下端滑出,套筒131的长度大于滑杆132的长度,防止套筒131下移时限位滑块134撞击到工作锤12。安装时,将限位螺母133拧下,把滑杆132塞进套筒131,再把限位螺母133穿过滑杆132套在套筒131上拧紧。如图2、3所示,工作部11包括圆柱111和顶帽112,圆柱111的一端为锥形,圆柱111长20-30cm、直径1-3cm,圆柱111的另一端与顶帽112相连,顶帽112朝向圆柱1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诱杀桩2的安装槽113,安装槽113位于圆柱111的外周,将诱杀桩2插入安装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锤组件和诱杀桩(2),所述滑锤组件包括工作部(11)、工作锤(12)以及连接工作部(11)和工作锤(12)的滑动机构(13),所述诱杀桩(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13),所述滑锤组件的工作部(11)插接在诱杀桩(2)的通孔(213)中,所述工作锤(12)通过滑动机构(13)进行上下运动将诱杀桩(2)插入土壤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锤组件和诱杀桩(2),所述滑锤组件包括工作部(11)、工作锤(12)以及连接工作部(11)和工作锤(12)的滑动机构(13),所述诱杀桩(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13),所述滑锤组件的工作部(11)插接在诱杀桩(2)的通孔(213)中,所述工作锤(12)通过滑动机构(13)进行上下运动将诱杀桩(2)插入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13)包括套筒(131)和滑杆(132),所述套筒(131)套设在滑杆(132)上并可在滑杆(132)上进行上下滑动,所述套筒(131)的上端与工作锤(1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32)的下端与工作部(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3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133),所述滑杆(13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滑块(134),所述限位滑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正平金占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