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649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包括手持浇水管,手持浇灌装置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控水主体及流水减压头端,控水主体中空且两端开口,控水主体的一侧向内切割形成止流槽,控水主体靠近止流槽的一侧向外滑动连接有调节把手,调节把手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止流槽内的挡片,调节把手与控水主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流水减压头端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流水缓冲腔及引流腔,流水缓冲腔靠近手持浇水管的一端与手持浇水管的一端连通,流水缓冲腔于手持浇水管的左右两侧向下与引流腔连通,引流腔远离手持浇水管的一端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胶管水流的冲击力,防止冲出幼苗,并且能够控制水流的开启与关闭,有效节约灌溉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幼苗种植灌溉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农作物幼苗或者林木幼苗的移栽过程中,为了确保幼苗的成活率,需要对幼苗进行浇水,现有的浇灌方式主要是用胶管引水浇灌,浇灌过程中如果胶管小水量就小,影响工作进度;胶管大水量就大,能明显提高进度,但水量大水压大,浇水时容易冲出种好的幼苗根系,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用胶管浇灌无法控制胶管的开启与关闭,在两株幼苗间移动时有大量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胶管水流的冲击力,防止冲出幼苗,并且能够控制水流的开启与关闭,有效节约灌溉用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包括手持浇水管,所述手持浇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控水主体及流水减压头端,所述控水主体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控水主体的一侧向内切割形成止流槽,所述止流槽完全覆盖所述控水主体内腔的横截面,所述控水主体靠近所述止流槽的一侧向外滑动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止流槽内的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包括手持浇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浇水管(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控水主体(2)及流水减压头端(3),所述控水主体(2)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控水主体(2)的一侧向内切割形成止流槽(22),所述止流槽(22)完全覆盖所述控水主体(2)内腔的横截面,所述控水主体(2)靠近所述止流槽(22)的一侧向外滑动连接有调节把手(4),所述调节把手(4)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止流槽(22)内的挡片(42),所述调节把手(4)与所述控水主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5),常态下,所述挡片(42)不伸入至所述控水主体(2)的内腔内;/n所述流水减压头端(3)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流水缓冲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减压浇灌装置,包括手持浇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浇水管(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控水主体(2)及流水减压头端(3),所述控水主体(2)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控水主体(2)的一侧向内切割形成止流槽(22),所述止流槽(22)完全覆盖所述控水主体(2)内腔的横截面,所述控水主体(2)靠近所述止流槽(22)的一侧向外滑动连接有调节把手(4),所述调节把手(4)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止流槽(22)内的挡片(42),所述调节把手(4)与所述控水主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5),常态下,所述挡片(42)不伸入至所述控水主体(2)的内腔内;
所述流水减压头端(3)内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流水缓冲腔(61)及引流腔(62),所述流水缓冲腔(61)靠近所述手持浇水管(1)的一端与手持浇水管(1)的一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廷松李思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