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外桶,所述外桶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且挂钩的钩体内挂靠有环扣,所述环扣的底端环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内槽中,且固定座过盈连接于底盘的外壁两端,所述底盘的顶端中部凸起有环形承接座,且环形承接座的顶端嵌入有内桶,所述内桶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采摘槽,且内桶的底端贴合有保湿棉垫,在外桶的壳腔内嵌入D形补强块对外桶的壳体进行补强,并且D形补强块的凹陷处有梯形内块衔接外桶的壳腔内壁进行补强支撑,通过对外桶的桶体壳腔进行补强优化,提升外桶的抗撞击能力,避免外桶遭受撞击时破裂,解决了现有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的桶体容易破裂影响魔芋种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魔芋种植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魔芋喜温暖湿润,适温为20~30℃,25℃为最适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为80%~90%,即魔芋喜适温期长而不适酷暑、干燥的地方。早在3000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魔芋,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滇南和台湾等地有着丰富的魔芋资源。早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古书中就有记载,魔芋性寒、味平,入窑刻消肿去毒,主治痈疮、肿毒、癗疠等症。专利号CN201920029723.2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套设于外壳体内,外壳体的上部高出内壳体的上部端部,在内壳体和外壳体间形成为蓄水腔,蓄水腔内用于填充腐叶土;外壳体和内壳体的上部均敞口,外壳体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的外壁相连接;内壳体的下部敞口;在内壳体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通气排水板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通气排水板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采用该装置种植魔芋,实现了防旱防涝。1、现有技术的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大多通过培育桶,实现魔芋的移动性种植方式,但这种培育桶大多为一体性结构,魔芋的根系会缠绕在桶内的土壤中,这会大大增加魔芋的收获难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2、现有技术的可移动魔芋种植桶为单层桶体,其遭受外部撞击时,种植桶的简单桶体抵抗性能差容易破裂,进而影响魔芋的种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通过在外桶外壁处设置有挂钩,并将底盘向上嵌入外桶内,再将底盘两端固定座内的环扣挂在挂钩上完成底盘与外桶的组合,此时将内桶沿着外桶的桶口嵌入底盘顶端的环形承接座内,再将保湿棉垫嵌入内桶的底端,土壤倒入内桶后埋入魔芋胚芽块再覆盖泥土,对内桶中浇水时,水流通过土壤向下渗透至保湿棉垫内,保湿棉垫吸收水份后进行保湿,魔芋苗的根须会向下生长至保湿棉垫表面进行吸水,收获时将环扣从挂钩上取下,便可打开外桶底部倒出泥土,此时将内桶向上提起后抖落泥土,便可从内桶的矩形采摘槽内完成魔芋的采收,通过在外桶的壳腔内嵌入D形补强块对外桶的壳体进行补强,并且D形补强块的凹陷处有梯形内块衔接外桶的壳腔内壁进行补强支撑,通过对外桶的桶体壳腔进行补强优化,提升外桶的抗撞击能力,避免外桶遭受撞击时破裂,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外桶,所述外桶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且挂钩的钩体内挂靠有环扣,所述环扣的底端环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内槽中,且固定座过盈连接于底盘的外壁两端,所述底盘的顶端中部凸起有环形承接座,且环形承接座的顶端嵌入有内桶,所述内桶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采摘槽,且内桶的底端贴合有保湿棉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桶的壳腔内部嵌入有D形补强块,且D形补强块的凹陷处凸起有梯形内块,所述梯形内块的前端贴合外桶的壳腔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柄,且提柄的中部开设有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桶的外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抬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通过在外桶外壁处设置有挂钩,并将底盘向上嵌入外桶内,再将底盘两端固定座内的环扣挂在挂钩上完成底盘与外桶的组合,此时将内桶沿着外桶的桶口嵌入底盘顶端的环形承接座内,再将保湿棉垫嵌入内桶的底端,土壤倒入内桶后埋入魔芋胚芽块再覆盖泥土,对内桶中浇水时,水流通过土壤向下渗透至保湿棉垫内,保湿棉垫吸收水份后进行保湿,魔芋苗的根须会向下生长至保湿棉垫表面进行吸水,收获时将环扣从挂钩上取下,便可打开外桶底部倒出泥土,此时将内桶向上提起后抖落泥土,便可从内桶的矩形采摘槽内完成魔芋的采收,解决了现有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不易采收的问题。2、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通过在外桶的壳腔内嵌入D形补强块对外桶的壳体进行补强,并且D形补强块的凹陷处有梯形内块衔接外桶的壳腔内壁进行补强支撑,通过对外桶的桶体壳腔进行补强优化,提升外桶的抗撞击能力,避免外桶遭受撞击时破裂,解决了现有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的桶体容易破裂影响魔芋种植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外桶;2、挂钩;3、环扣;4、固定座;5、底盘;6、环形承接座;7、内桶;8、矩形采摘槽;9、D形补强块;10、梯形内块;11、保湿棉垫;12、提柄;13、抬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外桶1,所述外桶1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且挂钩2的钩体内挂靠有环扣3,所述环扣3的底端环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的内槽中,且固定座4过盈连接于底盘5的外壁两端,所述底盘5的顶端中部凸起有环形承接座6,且环形承接座6的顶端嵌入有内桶7,所述内桶7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采摘槽8,且内桶7的底端贴合有保湿棉垫1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外桶1外壁处设置有挂钩2,并将底盘5向上嵌入外桶1内,再将底盘5两端固定座4内的环扣3挂在挂钩2上完成底盘5与外桶1的组合,此时将内桶7沿着外桶1的桶口嵌入底盘5顶端的环形承接座6内,再将保湿棉垫11嵌入内桶7的底端,土壤倒入内桶7后埋入魔芋胚芽块再覆盖泥土,对内桶7中浇水时,水流通过土壤向下渗透至保湿棉垫11内,保湿棉垫11吸收水份后进行保湿,魔芋苗的根须会向下生长至保湿棉垫11表面进行吸水,收获时将环扣3从挂钩2上取下,便可打开外桶1底部倒出泥土,此时将内桶7向上提起后抖落泥土,便可从内桶7的矩形采摘槽8内完成魔芋的采收。其中,所述外桶1的壳腔内部嵌入有D形补强块9,且D形补强块9的凹陷处凸起有梯形内块10,所述梯形内块10的前端贴合外桶1的壳腔内壁。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外桶1的壳腔内嵌入D形补强块9对外桶1的壳体进行补强,并且D形补强块9的凹陷处有梯形内块10衔接外桶1的壳腔内壁进行补强支撑,通过对外桶1的桶体壳腔进行补强优化,提升外桶1的抗撞击能力,避免外桶1遭受撞击时破裂。其中,所述内桶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柄12,且提柄12的中部开设有槽。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内桶7顶端固定提柄12,向上提起提柄12,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内桶7被向上提起,方便了内桶7提起采收魔芋。其中,所述外桶1的外壁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外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1)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且挂钩(2)的钩体内挂靠有环扣(3),所述环扣(3)的底端环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的内槽中,且固定座(4)过盈连接于底盘(5)的外壁两端,所述底盘(5)的顶端中部凸起有环形承接座(6),且环形承接座(6)的顶端嵌入有内桶(7),所述内桶(7)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采摘槽(8),且内桶(7)的底端贴合有保湿棉垫(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外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1)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且挂钩(2)的钩体内挂靠有环扣(3),所述环扣(3)的底端环体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的内槽中,且固定座(4)过盈连接于底盘(5)的外壁两端,所述底盘(5)的顶端中部凸起有环形承接座(6),且环形承接座(6)的顶端嵌入有内桶(7),所述内桶(7)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采摘槽(8),且内桶(7)的底端贴合有保湿棉垫(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忠勇,唐庆兰,王以兴,吕志平,叶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彭忠勇,唐庆兰,王以兴,吕志平,叶智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