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包括侧板,使用时,将绳子依次穿过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受力滑轮的下端和另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绳子的一端进入打捆室对打好的秸秆进行缠绕,实现对草捆的打捆,一旦绳子断了,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值传输到控制器,提示给操作人员,便于对绳子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张力传感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正多边形棱柱和正多边形孔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的端部开有螺纹孔,拧紧螺栓后,螺栓上的垫片贴合在侧板的外壁上,在受力滑轮转动的过程中,正多边形棱柱和张力传感器不会发生转动或者移动,能够保证检测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捆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打捆机是指用来捆草的机械。有如下特点:一、应用范围广,可对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二、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现有技术中,打捆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在打捆时绳子断裂的情况,没有人及时发现会使得无法继续打捆,影响生产效率。现有的也有的使用传感器来检测绕绳的断裂情况,但是绕绳一直处于转动情况下,经常带动传感器一起转动,传感器发生径向转动或者轴向移动容易导致传感器脱落,使得检测无法继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本技术设计有侧板,侧板之间设置有受力滑轮和导向滑轮,使用时,将绳子依次穿过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受力滑轮的下端和另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绳子的一端进入打捆室对打好的秸秆进行缠绕,实现对草捆的打捆,一旦绳子断了,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值传输到控制器,提示给操作人员,便于对绳子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在张力传感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正多边形棱柱和正多边形孔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的端部开有螺纹孔,拧紧螺栓后,螺栓上的垫片贴合在侧板的外壁上,在受力滑轮转动的过程中,正多边形棱柱和张力传感器不会发生转动或者移动,能够保证检测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中间位置开有正多边形孔,正多边形孔的两侧方开有对称分布的贯穿孔,正多边形孔和贯穿孔等高设置。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均和贯穿孔固定连接,转动杆上转动设置有导向滑轮,导向滑轮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二挡片,第二挡片固定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之间设置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相连接,张力传感器上转动连接有受力滑轮,受力滑轮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三挡片,第三挡片套接在张力传感器的两端部。所述张力传感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套管的一端部和张力传感器的端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套管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正多边形棱柱和正多边形孔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的端部开有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底板,底板两端均开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挡片,第一挡片均贴合在侧板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栓,拧紧螺栓后,螺栓上的垫片贴合在侧板的外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有侧板,侧板之间设置有受力滑轮和导向滑轮,使用时,将绳子依次穿过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受力滑轮的下端和另一端导向滑轮的上端,绳子的一端进入打捆室对打好的秸秆进行缠绕,实现对草捆的打捆,一旦绳子断了,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值传输到控制器,提示给操作人员,便于对绳子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技术在张力传感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正多边形棱柱和正多边形孔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的端部开有螺纹孔,拧紧螺栓后,螺栓上的垫片贴合在侧板的外壁上,在受力滑轮转动的过程中,正多边形棱柱和张力传感器不会发生转动或者移动,能够保证检测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板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向滑轮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受力滑轮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受力滑轮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1,侧板1的中间位置开有正多边形孔11,正多边形孔11的两侧方开有对称分布的贯穿孔12,正多边形孔11和贯穿孔12等高设置。侧板1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底板13,底板13两端均开有安装孔131,便于将整体装置安装在打捆机上。如图1和3所示,侧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杆2,转动杆2均和贯穿孔12固定连接,转动杆2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挡片21,第一挡片21均贴合在侧板1的外壁上。转动杆2上转动设置有导向滑轮22,导向滑轮22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二挡片23,第二挡片23固定在转动杆2上,起到对导向滑轮22限位的目的。如图1和4所示,转动杆2之间设置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控制器相连接,张力传感器3上转动连接有受力滑轮31,受力滑轮3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三挡片32,第三挡片32套接在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部,起到对受力滑轮31限位的目的。如图4和5所示,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33,套管33的一端部和张力传感器3的端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套管33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34,正多边形棱柱34和正多边形孔11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34的端部开有螺纹孔341,螺纹孔341内连接有螺栓35,拧紧螺栓35后,螺栓35上的垫片351贴合在侧板1的外壁上。在受力滑轮31转动的过程中,正多边形棱柱34和张力传感器3不会发生转动。使用时,将绳子依次穿过一端导向滑轮22的上端、受力滑轮31的下端和另一端导向滑轮22的上端,绳子的一端进入打捆室对打好的秸秆进行缠绕,实现对草捆的打捆。一旦绳子断了,张力传感器3检测到的张力值传输到控制器,提示给操作人员,便于对绳子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中间位置开有正多边形孔(11),正多边形孔(11)的两侧方开有对称分布的贯穿孔(12),正多边形孔(11)和贯穿孔(12)等高设置;/n所述侧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杆(2),转动杆(2)均和贯穿孔(12)固定连接,转动杆(2)上转动设置有导向滑轮(22),导向滑轮(22)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二挡片(23),第二挡片(23)固定在转动杆(2)上;/n所述转动杆(2)之间设置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控制器相连接,张力传感器(3)上转动连接有受力滑轮(31),受力滑轮(3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三挡片(32),第三挡片(32)套接在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部;/n所述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33),套管(33)的一端部和张力传感器(3)的端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套管(33)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正多边形棱柱(34),正多边形棱柱(34)和正多边形孔(11)限位适配,正多边形棱柱(34)的端部开有螺纹孔(3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捆机绕绳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中间位置开有正多边形孔(11),正多边形孔(11)的两侧方开有对称分布的贯穿孔(12),正多边形孔(11)和贯穿孔(12)等高设置;
所述侧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杆(2),转动杆(2)均和贯穿孔(12)固定连接,转动杆(2)上转动设置有导向滑轮(22),导向滑轮(22)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二挡片(23),第二挡片(23)固定在转动杆(2)上;
所述转动杆(2)之间设置有张力传感器(3),张力传感器(3)和控制器相连接,张力传感器(3)上转动连接有受力滑轮(31),受力滑轮(31)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三挡片(32),第三挡片(32)套接在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部;
所述张力传感器(3)的两端均设置有套管(33),套管(3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丹丹,刘其鹏,洪彧梓,梁海焘,曹向虎,张春雨,鲍官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