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漏斗,且所述进料漏斗与处理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滚动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与处理箱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推动处理箱在滚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滚轮滚动,在第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凸轮旋转,继而带动挡板上下运动,进行均匀放料,使得装置具有使用便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也是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的重要方向,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现有的秸秆粉碎换田装置,需要通过人工将待处理的秸秆搬运到装置内,在完成秸秆粉碎后又需要人工将粉碎完成后的物料归还与农田,来回搬运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所述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具有资源节约和使用便捷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漏斗,且所述进料漏斗与处理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滚动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与处理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设置,且所述固定板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出料管相互平行,所述处理箱的内腔设有两个破碎轮,且两个所述破碎轮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破碎轮的内腔均插接有转杆,所述处理箱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与转杆相匹配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转杆的前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两个所述转杆的后端均穿过相邻的第一轴承,并延伸至处理箱的后侧,所述处理箱的后侧设有电机,所述处理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前侧与处理箱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转杆的后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杆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位于处理箱的后侧,所述处理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前侧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L形板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转轴相匹配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穿过第二轴承,并延伸至L形板的后侧,所述第二转轴的后侧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凸轮的下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挡板相匹配的开槽,所述挡板的底部穿过开槽并延伸至L形板的底部,所述挡板的左侧与出料管的右端贴合,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复位机构。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活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上方设有圆杆,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与圆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圆杆的底端穿过通孔,并与L形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外侧边缘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和L形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之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转轴相匹配的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穿过相邻的滚轮,并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内腔,且所述滚轮和固定块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单槽轮,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后侧,两个所述单槽轮分别套设在第二转轴和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两个所述单槽轮之间设有皮带,两个所述单槽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位于左侧的转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右侧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位于右侧的转杆上,且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电机和处理箱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推动处理箱在滚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滚轮滚动,在第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凸轮旋转,继而带动挡板上下运动,进行均匀放料,使得装置具有使用便捷的特点;2、本技术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进而带动两个破碎轮反方向旋转,完成对秸秆的粉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资源节约和使用便捷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处理箱;2、固定板;3、底板;4、滚轮;5、第一转轴;6、固定块;7、皮带;8、出料管;9、挡板;10、复位机构;11、弹簧;12、活动板;13、活动块;14、圆杆;15、第二转轴;16、凸轮;17、L形板;18、破碎轮;19、进料漏斗;20、转杆;21、单槽轮;22、第一传动机构;23、第一齿轮;24、支撑板;25、电机;26、第二齿轮;27、滚动机构;28、第二传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处理箱1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漏斗19,且进料漏斗19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处理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滚动机构27,滚动机构27包括两个固定块6,两个固定块6之间设有两个滚轮4,两个滚轮4之间设有第一转轴5,固定块6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转轴5相匹配的第三轴承,第一转轴5的两端均穿过相邻的滚轮4,并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内腔,且滚轮4和固定块6通过第一转轴5活动连接,通过滚动机构27的设置可便于对处理箱1的运输,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8,且出料管8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处理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设置,且固定板2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出料管8相互平行,处理箱1的内腔设有两个破碎轮18,且两个破碎轮18为左右设置,两个破碎轮18的内腔均插接有转杆20,处理箱1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与转杆20相匹配的第一轴承,两个转杆20的前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两个转杆20的后端均穿过相邻的第一轴承,并延伸至处理箱1的后侧,处理箱1的后侧设有电机25,电机25的型号为Y2/YE2-132M-4极,处理箱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4,且支撑板24的前侧与处理箱1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转杆20的后端与电机25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转杆20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1)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漏斗(19),且所述进料漏斗(19)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滚动机构(27),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8),且所述出料管(8)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设置,且所述固定板(2)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出料管(8)相互平行,所述处理箱(1)的内腔设有两个破碎轮(18),且两个所述破碎轮(18)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破碎轮(18)的内腔均插接有转杆(20),所述处理箱(1)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与转杆(20)相匹配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转杆(20)的前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两个所述转杆(20)的后端均穿过相邻的第一轴承,并延伸至处理箱(1)的后侧,所述处理箱(1)的后侧设有电机(25),所述处理箱(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4),且所述支撑板(24)的前侧与处理箱(1)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转杆(20)的后端与电机(25)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杆(20)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22),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位于处理箱(1)的后侧,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17),所述L形板(17)的前侧设有凸轮(16),所述凸轮(1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L形板(17)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5)相匹配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15)的后端穿过第二轴承,并延伸至L形板(17)的后侧,所述第二转轴(15)的后侧设有第二传动机构(28),所述凸轮(16)的下方设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所述L形板(17)的底部开设有与挡板(9)相匹配的开槽,所述挡板(9)的底部穿过开槽并延伸至L形板(17)的底部,所述挡板(9)的左侧与出料管(8)的右端贴合,所述活动板(12)的两侧均设有复位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1)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漏斗(19),且所述进料漏斗(19)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滚动机构(27),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料管(8),且所述出料管(8)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设置,且所述固定板(2)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与出料管(8)相互平行,所述处理箱(1)的内腔设有两个破碎轮(18),且两个所述破碎轮(18)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破碎轮(18)的内腔均插接有转杆(20),所述处理箱(1)上固定连接有四个与转杆(20)相匹配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转杆(20)的前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内腔,两个所述转杆(20)的后端均穿过相邻的第一轴承,并延伸至处理箱(1)的后侧,所述处理箱(1)的后侧设有电机(25),所述处理箱(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4),且所述支撑板(24)的前侧与处理箱(1)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转杆(20)的后端与电机(25)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杆(20)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22),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位于处理箱(1)的后侧,所述处理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17),所述L形板(17)的前侧设有凸轮(16),所述凸轮(1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L形板(17)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转轴(15)相匹配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15)的后端穿过第二轴承,并延伸至L形板(17)的后侧,所述第二转轴(15)的后侧设有第二传动机构(28),所述凸轮(16)的下方设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所述L形板(17)的底部开设有与挡板(9)相匹配的开槽,所述挡板(9)的底部穿过开槽并延伸至L形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川,
申请(专利权)人:黄丽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