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灌溉
,具体为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大棚在蔬菜种植、果树栽培、林木育苗、观赏树木和花朵的培养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大棚的主体结构通常内部为钢架主体,外部以塑料膜作为蒙皮,在不影响光照的同时具有抗风、防雨雪、抗寒等诸多优点,在大棚内进行种植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且方便管理。但是现有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且灌溉设施结构复杂不便于架设和维护,现有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且为了保证充分的灌溉,需要架设大量的管道和喷洒头对大棚内部进行大面积灌溉,导致大棚内部管道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检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且灌溉设施结构复杂不便于架设和维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9个支撑框架(2),且大棚主体(1)前后两端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限流板(3),并且大棚主体(1)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开口(4),所述大棚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膜(5),且导流膜(5)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挡水膜(6),并且导流膜(5)的中部均设置有漏水口(7),所述导流膜(5)的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支架(8),且活动支架(8)的前后两端外侧均设置有安装孔(9),并且安装孔(9)的内侧与连接杆(10)的一端构成轴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大棚智能灌溉装置,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内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9个支撑框架(2),且大棚主体(1)前后两端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限流板(3),并且大棚主体(1)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活动开口(4),所述大棚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膜(5),且导流膜(5)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挡水膜(6),并且导流膜(5)的中部均设置有漏水口(7),所述导流膜(5)的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支架(8),且活动支架(8)的前后两端外侧均设置有安装孔(9),并且安装孔(9)的内侧与连接杆(10)的一端构成轴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穿过活动开口(4)与转动轴(11)的轴端构成固定连接结构,且连接杆(10)在转动轴(1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1个,并且转动轴(11)在大棚主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1个,所述转动轴(11)上等距均匀的轴承连接有9个转轴安装座(12),且转轴安装座(12)均与支撑框架(2)的内侧壁构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轴(11)的中部通过一号皮带传动机构(13)与转轴电机(14)的轴端相连接,且转轴电机(14)固定安装于支撑框架(2)的内侧壁上,所述漏水口(7)的下方均设置有接水槽(15),且接水槽(15)固定安装于大棚主体(1)的外侧壁上,并且接水槽(15)的下端与集水管(16)的上端构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集水管(16)的下端固定连接于输送管(17)的前端,且输送管(17)在大棚主体(1)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1个,并且输送管(17)的后端固定连接于雨水储存箱(18)的前侧上端,所述雨水储存箱(18)的前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高压水泵(19),且高压水泵(1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6)的一端,且连接管(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输水软管(20)的下端中部,并且输水软管(20)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灌溉水管(21),所述灌溉水管(21)上等距均匀的设置有16个喷洒头(22),且灌溉水管(21)上等距均匀的轴承连接有9个水管安装座(23),并且水管安装座(23)均与支撑框架(2)的内侧壁构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灌溉水管(21)的中部通过二号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初凤,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同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