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再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也是一种粗饲料。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已经成了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为能源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对秸秆的利用需要对秸秆先行进行破碎加工,但是传统破碎装置在进行秸秆的破碎作业时,由于秸秆上一些条形枝叶的存在,常会缠绕在破碎轴的外侧,进入破碎轴与装置外壳连接出的间隙,影响破碎轴转动效率,或缠绕在破碎轴刀叶上,造成了破碎轴破碎效果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装置内容易发生秸秆缠绕影响破碎轴转动效率与破碎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机壳(2),机壳(2)内有设置有破碎腔(3),机壳(2)上方的一侧位置焊接有入料口(4),入料口(4)与破碎腔(3)连通,破碎腔(3)内设置有破碎轴(7),破碎轴的(7)一端探出机壳(2)外,通过传动轮(13)、传动皮带(14)与底板(1)上设置的驱动电机(15)传动连接,破碎轴(7)上固定有若干破碎刀叶(9),机壳(2)内壁通过刀架(10)固定有若干辅刀(11),入料口(4)的底部位置有通过螺丝组件与机壳(2)连接的基板(16),基板(16)上安装有若干挡板(17),破碎腔(3)的底部设置有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机壳(2),机壳(2)内有设置有破碎腔(3),机壳(2)上方的一侧位置焊接有入料口(4),入料口(4)与破碎腔(3)连通,破碎腔(3)内设置有破碎轴(7),破碎轴的(7)一端探出机壳(2)外,通过传动轮(13)、传动皮带(14)与底板(1)上设置的驱动电机(15)传动连接,破碎轴(7)上固定有若干破碎刀叶(9),机壳(2)内壁通过刀架(10)固定有若干辅刀(11),入料口(4)的底部位置有通过螺丝组件与机壳(2)连接的基板(16),基板(16)上安装有若干挡板(17),破碎腔(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出料口(5)下方设置有延伸至机壳(2)外的出料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破碎轴(7)包括转轴(701)、隔块(703)与移动刀座(704),转轴(701)固定在机壳(2)两侧的轴承端盖(8)上,其中一端探出机壳(2)外,探出部分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轮(13),转轴(701)在机壳(2)内的部分的表面等距固定有若干隔块(703),隔块(703)由两个半圆环结构组成,半圆环结构上设置有螺纹孔,两个半圆环结构通过螺丝组件连接固定在转轴(701)的外侧,相邻隔块(703)之间位置设置有移动刀座(704),移动刀座(704)的长度小于相邻隔块(703)之间的间距,可在隔块(703)间隙之间沿转轴(701)左右滑动,移动刀座(704)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刀座耳板(706),破碎刀叶(9)通过螺丝组件固定在刀座耳板(7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7001)两端位置的、与机壳(2)内表面贴合的两个隔块(7003)靠近机壳(2)内表面的一侧的直径逐渐增大,隔块(703)表面靠近机壳(2)内表面的位置呈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701)上设置有两条顺转轴(701)延伸的矩形凹陷导槽(702),移动刀座(704)的内侧设置有与导槽(7002)对应的凸起导条(705)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刀架(10)为嵌在机壳(2)内侧表面凹槽结构内的金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