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50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包括壳体、振动膜、磁轭、线圈本体、簧片及冲击保护构件,簧片包括自由移动部,冲击保护构件包括第一、第二冲击保护结构,第一、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凸出设置于磁轭、线圈本体内表面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表面,并与磁轭、线圈本体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设于簧片自由移动部的上下异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击保护结构直接在电声换能器现有零件上冲压并与现有零件一体成型,无须单独采购冲击保护片,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冲击保护结构强度,且不需要高精度组装模具,可大大提升组装效率,有利于降低电声换能器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器
,特别是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
技术介绍
换能器在使用过程中跌落至地面或者受到猛烈晃动时,其内部用于能量转换的簧片将受到极大的瞬时冲击力而产生运动,如果没有冲击保护,簧片就会由于运动幅度过大而产生永久形变,导致换能器灵敏度降低、失真增大。现有的换能器一侧冲击保护采用非导磁材料与壳体或者磁铁贴合工艺,这种工艺对原料精度要求很高,冲击保护片采购成本较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极高精度的辅助组装模具,组装效率低,导致电声换能器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冲击保护结构强度,且在换能器组装时不需要高精度组装模具,可大大提升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电声换能器的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的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包括:壳体;振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包括有振动膜,振动膜连接于壳体上并相对壳体部分悬空设置形成可振动空间;磁性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驱动磁体及设置于两驱动磁体外侧并与两驱动磁体连接的磁轭;马达组件,包括有线圈本体及簧片,簧片包括有固定部、自由移动部及将固定部与自由移动部连接的中间连接部,簧片固定部固定连接于磁轭外侧,线圈本体中间及两驱动磁体之间均形成有可供簧片自由移动部通过的通道,簧片自由移动部穿设于该通道内并可在该通道内上下振动,簧片自由移动部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与振动膜连接;冲击保护构件,包括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及第二冲击保护结构,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凸出设置于磁轭、线圈本体内表面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表面,并与磁轭、线圈本体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设置于簧片自由移动部的上下异侧,可在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运动时与簧片自由移动部接触以阻止簧片继续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和/或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磁轭内表面,采用磁轭材料并与磁轭同步冲压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磁轭由多片磁轭片依次铆接形成,设置于磁轭内表面的冲击保护构件凸出设置于磁轭的末端磁轭片上并与末端磁轭片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和/或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线圈本体内表面,由胶水固化形成,并与线圈本体同步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设置于线圈本体内表面的冲击保护构件高度为0.05-0.1mm、宽度为0.05-0.15mm、长度为0.5-1.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和/或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上,并在簧片自由移动部上直接冲压成型。进一步地,设置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上的冲压保护构件为高度为0.05-0.1mm、直径为0.3-0.5mm的凸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侧的磁轭内表面,第二冲击保护结构为凸出形成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下表面的凸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下侧的磁轭内表面,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侧的线圈本体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侧的磁轭内表面,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位于簧片自由移动部下侧的线圈本体内表面。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冲击保护结构直接在电声换能器现有零件上冲压并与现有零件一体成型,无须单独采购冲击保护片,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冲击保护结构强度,且在换能器组装时不需要高精度组装模具,可大大提升组装效率,有利于降低电声换能器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2.振动膜,3.驱动磁体,4.磁轭,5.线圈本体,6.簧片,60.固定部,61.自由移动部,62.中间连接部,7.连接件,8.第一冲击保护结构,9.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可应用于送话器、麦克风、接收器、扬声器、加速度计等设备中,在诸如助听器、耳内式监控器、头戴式耳机、电子收听保护设备、甚至小规模声音扬声器等设备中也可应用。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振动组件、磁性组件、马达组件及冲击保护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有振动膜2,振动膜2包括有连接框架及固定于连接框架上的悬空部,连接框架连接于壳体1上,悬空部相对壳体1悬空设置形成可振动空间;磁性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驱动磁体3及设置于两驱动磁体3外侧并与两驱动磁体3连接的磁轭4;马达组件,包括有线圈本体5及簧片6,簧片6包括有固定部60、自由移动部61及将固定部60与自由移动部61连接的中间连接部62,簧片固定部60固定连接于磁轭4外侧,线圈本体5中间及两驱动磁体3之间均形成有可供簧片6自由移动部通过的通道,簧片6自由移动部61穿设于该通道内并可在该通道内上下振动,簧片6自由移动部61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7与振动膜2连接。当簧片6的自由移动部61发生振动时,导致连接件7振动,振动膜2响应于连接件7的对应运动而运动。冲击保护构件包括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及第二冲击保护结构9,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第二冲击保护结构9分别设置于簧片6自由移动部61的上下异侧,可在簧片6自由移动部61上下运动时与簧片6自由移动部61接触以阻止簧片6继续运动。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凸出设置于位于簧片6自由移动部61上侧的磁轭4内表面,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采用磁轭材料并在磁轭4生产时与磁轭4同步冲压成型,磁轭4由多片磁轭片依次铆接形成,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凸出设置于磁轭4的末端磁轭片上并与末端磁轭片一体成型。第二冲击保护结构9设置于簧片6自由移动部61上,为凸出形成于簧片6自由移动部61下表面的凸包,凸包高度为0.05-0.1mm、直径为0.3-0.5mm,第二冲击保护结构9在簧片6自由移动部61上直接冲压成型。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当簧片6的自由移动部61受到冲击力向上运动时,自由移动部61移动一定距离后触碰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8停止继续向上运动;当簧片6的自由移动部61受到冲击力向下运动时,自由移动部61移动一定距离后触碰第二冲击保护结构9停止继续向下运动。簧片6不会因为位移过大使得中间连接部62内部应力大于材料屈服应力而发生永久形变,防止电声换能器的灵敏度和失真由于冲击受到影响,从而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振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包括有振动膜,振动膜连接于壳体上并相对壳体部分悬空设置形成可振动空间;/n磁性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驱动磁体及设置于两驱动磁体外侧并与两驱动磁体连接的磁轭;/n马达组件,包括有线圈本体及簧片,簧片包括有固定部、自由移动部及将固定部与自由移动部连接的中间连接部,簧片固定部固定连接于磁轭外侧,线圈本体中间及两驱动磁体之间均形成有可供簧片自由移动部通过的通道,簧片自由移动部穿设于该通道内并可在该通道内上下振动,簧片自由移动部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与振动膜连接;/n冲击保护构件,包括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及第二冲击保护结构,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凸出设置于磁轭、线圈本体内表面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表面,并与磁轭、线圈本体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设置于簧片自由移动部的上下异侧,可在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运动时与簧片自由移动部接触以阻止簧片继续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振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包括有振动膜,振动膜连接于壳体上并相对壳体部分悬空设置形成可振动空间;
磁性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驱动磁体及设置于两驱动磁体外侧并与两驱动磁体连接的磁轭;
马达组件,包括有线圈本体及簧片,簧片包括有固定部、自由移动部及将固定部与自由移动部连接的中间连接部,簧片固定部固定连接于磁轭外侧,线圈本体中间及两驱动磁体之间均形成有可供簧片自由移动部通过的通道,簧片自由移动部穿设于该通道内并可在该通道内上下振动,簧片自由移动部的自由端通过连接件与振动膜连接;
冲击保护构件,包括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及第二冲击保护结构,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凸出设置于磁轭、线圈本体内表面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表面,并与磁轭、线圈本体或簧片自由移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冲击保护结构、第二冲击保护结构分别设置于簧片自由移动部的上下异侧,可在簧片自由移动部上下运动时与簧片自由移动部接触以阻止簧片继续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保护结构和/或第二冲击保护结构设置于磁轭内表面,采用磁轭材料并与磁轭同步冲压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冲击保护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由多片磁轭片依次铆接形成,设置于磁轭内表面的冲击保护构件凸出设置于磁轭的末端磁轭片上并与末端磁轭片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洪明施明明张春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亿欧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