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9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楼宇智能安防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下机体,还包括套设在下机体上且与下机体竖向滑动连接的上机体,上机体的正面上固设有用于人机交互且包含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交互组件,下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机体竖向滑移的升降机构,上机体正面的顶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下机体正面的底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同时与升降机构的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位于交互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摄像头和扬声器等人机交互部件的高度位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
本技术涉及楼宇智能安防系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
技术介绍
可视楼宇对讲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住宅安保服务措施,一般是由对讲门口机、室内可视分机、不间断电源、电控锁、闭门器等基本部件构成的连接每个住户室内和楼梯道口、别墅门口、小区门口的大门主机的装置。对讲门口机是实现室内外沟通和楼宇智能监控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端口,直接影响该系统使用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程度。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4624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柱式可视对讲门口机,包括外机壳和主机体,外机壳的顶端设置有顶板,外机壳、顶板和外机壳的底端基座为一体式结构,外机壳为长方体箱状结构,外机壳的一组竖向侧面中间开设有连通内腔的开口,外机壳对称的另一侧面中间内嵌安装有与内腔相连通的散热窗,外机壳背向开口的一组内腔侧壁上关于散热窗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条,主机体安装在内腔中,主机体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滑条相吻合的滑槽,主机体朝向开口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摄像头、LED灯、显示屏、磁卡区、数字区和扬声器,主机体的底端连接有两组第二电动伸缩杆,主机体的顶端连接有两组第一电动伸缩杆。主机体因滑槽与滑条的嵌合而可竖向滑移,主体的滑移由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使用者的身高不同时,使用者可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改变主机体的高度,使得摄像头和扬声器等用于人机交互的部件与使用者身高相适配,使用更方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主机体的高度需要人为调节,智能化和人性化程度不足。使用者需要人为判断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和收音范围是否与使用者的身高相适配,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其具有自动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摄像头和扬声器等人机交互部件的高度位置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下机体,还包括套设在下机体上且与下机体竖向滑动连接的上机体,所述上机体的正面上固设有用于人机交互且包含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交互组件,所述下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机体竖向滑移的升降机构,所述上机体正面的顶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所述下机体正面的底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同时与升降机构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位于交互组件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检测上机体正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通过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检测障碍物的高度是否与人脸识别摄像头的高度相适配,通过升降机构控制上机体带动交互组件升降,升降过程中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判断障碍物是否为人类,从而实现交互组件高度的自动调节,免去人工判断人脸识别摄像头高度与使用者高度是否是否相适配和人工调节角度组件高度的麻烦,该对讲门口机使用智能化人性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机体旁设置有用于指示使用者位移至与上机体正面相对的指示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平台辅助使用者确定使用该对讲门口机时应站立的位置,使用更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下机体旋转连接且轴线竖直的螺杆,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上机体上固设有与螺杆顶端套合且与螺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通过螺纹连接带动套管和上机体升降,操作简单且控制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的数量的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下机体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对称支撑并控制上机体的升降,升降稳定性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机体底端内周侧壁上环设有防水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密封条使得雨水难以从上机体和下机体之间的间隙处进入上机体内,防水性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机体的背面竖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机体升降时散热孔与下机体的重合状态改变,上机体内外空气流通的截面面积改变,该对讲门口机的散热性能改变,使用者根据该对讲门口机的发热情况调节该对讲门口机的散热效率方便,降雨时可完全封闭散热孔,防雨性和散热性俱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机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机体上设置有检测槽和封闭检测槽的封闭玻璃,所述检测槽内固设有雨量传感器,所述雨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升降机构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对讲门口机过热负载时,升降机构自动工作,增加敞开的散热孔的数量,雨量传感器检测到降雨时,升降机构自动工作至散热孔完全封闭,该对讲门口机使用更智能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孔远离上机体内的端部均低于散热孔靠近上机体内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轴线倾斜使得雨水更难进入上机体,该对讲门口机的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和升降机构实现交互组件高度的自动调节,使用智能化;2.通过散热孔与下机体的重合程度实现散热效率的调节,该对讲门口机过热负载的概率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下机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检测槽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下机体;11、指示平台;2、上机体;21、交互组件;22、防水密封条;23、散热孔;3、升降机构;31、螺杆;32、升降电机;33、升降套管;41、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2、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4、雨量传感器;441、检测槽;442、封闭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方形下机体1、套设在下机体1上的方形上机体2以及指示平台11,上机体2与下机体1竖向滑动连接。上机体2的正面上固设有交互组件21,交互组件21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磁卡识别模块、对讲器以及显示屏。上机体2正面顶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下机体1正面底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和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上机体2的长度方向,指示平台11、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交互组件21以及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由低至高顺序设置。指示平台11固定在地面上,指示平台11与下机体1的正面相对设置。参考图2,下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机体2竖向滑动的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与下机体1旋转连接的螺杆31。螺杆31的轴线竖直且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杆31对称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下机体(1),还包括套设在下机体(1)上且与下机体(1)竖向滑动连接的上机体(2),所述上机体(2)的正面上固设有用于人机交互且包含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交互组件(21),所述下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机体(2)竖向滑移的升降机构(3),所述上机体(2)正面的顶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所述下机体(1)正面的底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同时与升降机构(3)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位于交互组件(2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下机体(1),还包括套设在下机体(1)上且与下机体(1)竖向滑动连接的上机体(2),所述上机体(2)的正面上固设有用于人机交互且包含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交互组件(21),所述下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机体(2)竖向滑移的升降机构(3),所述上机体(2)正面的顶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所述下机体(1)正面的底部处固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第二红外间距传感器(42)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同时与升降机构(3)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间距传感器(41)位于交互组件(2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体(2)旁设置有用于指示使用者位移至与上机体(2)正面相对的指示平台(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云对讲门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与下机体(1)旋转连接且轴线竖直的螺杆(31),所述螺杆(31)传动连接有升降电机(32),所述上机体(2)上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刘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