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49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互联网和VR会议舱,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数据接口,数据接口一侧的应用服务器上连接有网线接头,网线接头通过互联网与云端服务器连接,云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分别与VR会议舱连接。本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在云端服务器构建三维会议室场景,参与组织人员选定会议场景模式,与会人员通过VR会议舱参与到会议中,VR投影仪在VR会议舱构建会议视频全影,同时利用摄像头捕捉参会人员动态影像,实时投放至会议中,实现“真实”的会议场景模式,视频信息通过5G通信技术进行传播,保证传输带宽的同时,提升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
本技术涉及远程视频会议
,具体为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会议的组织工作,由于交通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高层领导之间的会晤,项目专家评审等会议,确定时间尤为困难,所来带的结果是会议时间一拖再拖,现有的远程会议技术,普遍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会议形式随意,不适用于正式会议、评审会议的召开,同时现有的远程会议受制于软件功能和网络带宽,汇报材料显示以及通话质量都很难得到保证。当前远程会议主要通过手机、电脑视频的形式,尚未使用基于VR技术实现三维建模的方式。目前受制于网速和制作难度的原因,VR技术当前主要侧重于影视、游戏行业,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带宽的瓶颈将被打破,而利用VR技术捕捉人体影像,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构建会议室的实体场景,可以将远程仿真会议推向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具有完善现有远程会议存在的弊端,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便于实现会议记录的视频资料的传播和保存,因其可多次重复使用,具有时效性强、高效便捷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互联网和VR会议舱,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数据接口,数据接口一侧的应用服务器上连接有网线接头,网线接头通过互联网与云端服务器连接,云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分别与VR会议舱连接,所述VR会议舱包括外部舱体、VR投影仪和控制板,VR投影仪和控制板电性连接,控制板与互联网通信连接,外部舱体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所述VR投影仪和控制板分别与外部舱体的内壁连接,控制板上连接有摄像头、人体红外感应器和声音采集器,控制板内设置有网络连接模块和电源接入模块,摄像头、人体红外感应器和声音采集器分别与网络连接模块电性连接,网络连接模块与VR投影仪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VR会议舱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优选的,所述VR会议舱内还包括座椅板和设置在座椅板侧上方的伸缩杆。优选的,所述座椅板的下端连接有斜撑架,座椅板的上表面连接有软垫。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内活动连接有内管,内管远离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铰接圆盘,铰接圆盘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桌面板。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条,限位滑条贯穿伸缩杆。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入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电源线,网络连接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网络接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在云端服务器构建三维会议室场景,参与组织人员选定会议场景模式,与会人员通过VR会议舱参与到会议中,VR投影仪在VR会议舱构建会议视频全影,同时利用摄像头捕捉参会人员动态影像,实时投放至会议中,实现“真实”的会议场景模式,视频信息通过5G通信技术进行传播,保证传输带宽的同时,提升传输速率,保证了实时投影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提升视频、音频交互质量,可实现面对面会议的真实感,不仅完善现有远程会议存在的弊端,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便于实现会议记录的视频资料的传播和保存,因其可多次重复使用,具有时效性强、高效便捷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VR会议舱部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伸缩杆结构图。图中:1、应用服务器;11、数据接口;12、网线接头;2、云端服务器;3、互联网;4、VR会议舱;41、外部舱体;411、进入口;42、VR投影仪;43、控制板;431、摄像头;432、人体红外感应器;433、声音采集器;434、网络连接模块;435、电源接入模块;44、座椅板;441、斜撑架;442、软垫;45、伸缩杆;451、内管;4511、限位滑条;452、铰接圆盘;453、桌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1、云端服务器2、互联网3和VR会议舱4,应用服务器1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数据接口11,数据接口11一侧的应用服务器1上连接有网线接头12,网线接头12通过互联网3与云端服务器2连接,云端服务器2通过互联网3分别与VR会议舱4连接,VR会议舱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VR会议舱4根据使用者的数量而定。请参阅图2-3,VR会议舱4包括外部舱体41、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电性连接,控制板43与互联网3通信连接,外部舱体41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411,外部舱体41应选用隔音材料,进入口411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门帘,不受外界影响,保证会议的效果,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分别与外部舱体41的内壁连接,控制板43上连接有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人体红外感应器432的型号为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配合摄像头431对动态的人物行为进行捕捉并且通过网络连接模块434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云端服务器2,实现动态捕捉,声音采集器433的型号为SQ-J208,用于采集会议音频信息,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2,视频信息通过H.265进行解密,通过5G通信技术进行传播,保证传输带宽的同时,提升传输速率,保证了实时投影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提升视频、音频交互质量,控制板43内设置有网络连接模块434和电源接入模块435,电源接入模块435的一侧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贯穿外部舱体41,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网络连接模块434的一侧连接有网络接入口,网络接入口接入网线,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分别与网络连接模块434电性连接,网络连接模块434与VR投影仪42电性连接,VR会议舱4内还包括座椅板44和设置在座椅板44侧上方的伸缩杆45,座椅板44的下端连接有斜撑架441,斜撑架441用于支撑座椅板44,提高座椅板44的稳定性,座椅板44的上表面连接有软垫442,软垫442可以提高坐姿的舒适度。请参阅图4,伸缩杆45内活动连接有内管451,内管451可以在伸缩杆45内伸缩,带动桌面板453移动前后位置,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内管4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条4511,限位滑条4511贯穿伸缩杆45,限位滑条4511用于限定内管451的位置,放置内管451发生旋转,内管451远离伸缩杆45的一端连接有铰接圆盘452,铰接圆盘452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桌面板453,桌面板453用于放置会议材料,桌面板453可以绕转轴旋转,当入座或起身时,可以将桌面板453旋转至一侧,方便入座或起身。工作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1)、云端服务器(2)、互联网(3)和VR会议舱(4),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1)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数据接口(11),数据接口(11)一侧的应用服务器(1)上连接有网线接头(12),网线接头(12)通过互联网(3)与云端服务器(2)连接,云端服务器(2)通过互联网(3)分别与VR会议舱(4)连接,所述VR会议舱(4)包括外部舱体(41)、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电性连接,控制板(43)与互联网(3)通信连接,外部舱体(41)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411),所述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分别与外部舱体(41)的内壁连接,控制板(43)上连接有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控制板(43)内设置有网络连接模块(434)和电源接入模块(435),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分别与网络连接模块(434)电性连接,网络连接模块(434)与VR投影仪(4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1)、云端服务器(2)、互联网(3)和VR会议舱(4),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1)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数据接口(11),数据接口(11)一侧的应用服务器(1)上连接有网线接头(12),网线接头(12)通过互联网(3)与云端服务器(2)连接,云端服务器(2)通过互联网(3)分别与VR会议舱(4)连接,所述VR会议舱(4)包括外部舱体(41)、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电性连接,控制板(43)与互联网(3)通信连接,外部舱体(41)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411),所述VR投影仪(42)和控制板(43)分别与外部舱体(41)的内壁连接,控制板(43)上连接有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控制板(43)内设置有网络连接模块(434)和电源接入模块(435),摄像头(431)、人体红外感应器(432)和声音采集器(433)分别与网络连接模块(434)电性连接,网络连接模块(434)与VR投影仪(4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场景捕捉的VR远程视频会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R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翰林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