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包括光伏组件、多个连接的主龙骨和次龙骨;光伏组件的两侧通过压码固定在次龙骨上,主龙骨固定连接在次龙骨的下方;次龙骨的截面为凹形结构,次龙骨的上端两侧凸起形成导水槽;压码包括上压码、下压码和连接上压码和下压码的螺栓;螺栓穿过上压码和下压码并上紧固定后,螺栓的高度低于上压码的高度;上压码的上侧还连接有第一防水胶条;两排光伏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水胶条。通过设置第一防水胶条和第二防水胶条,保证了防水支架的整体性,避免水流进入支架连接位置,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是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利用的一种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光伏组件需要安装在屋顶,因此对安装支架的防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市面上的光伏支架在组件安装后存在缝隙,防水性较差,带来支架腐蚀等安全隐患。为达到防水要求,通常光伏防水支架会采用不锈钢支架,组件与支架之间采用特殊沾合剂固定。而不锈钢支架存在安装不便、成本较高等问题;而沾合剂会发生老化渗水的现象,在后期维护中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用以提高防水支架的稳定性和安装便利性。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包括光伏组件、多个连接的主龙骨和次龙骨;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侧通过压码固定在所述次龙骨上,所述主龙骨固定连接在所述次龙骨的下方;所述次龙骨的截面为凹形结构,所述次龙骨的上端两侧凸起形成导水槽;所述压码包括上压码、下压码和连接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的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并上紧固定后,所述螺栓的高度低于所述上压码的高度;所述上压码的上侧还连接有第一防水胶条,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防水胶条通过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螺栓与所述上压码的间隙与所述上压码固定连接;两排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水胶条。上述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防水胶条和第二防水胶条,保证了防水支架的整体性,避免水流进入支架连接位置,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通过压码对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固定,无须进行焊接和粘合操作,提高防水支架的安装便利性。进一步,所述次龙骨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倒钩,所述次龙骨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撑部;所述上压码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按压所述光伏组件的下压部,所述下压码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倒钩形状配合的凸点。通过设置倒钩、凸点、支撑部和下压部,确保光伏组件能稳定地固定在次龙骨上。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为锯齿状结构。连接部的两侧均为锯齿状结构,保证第一防水胶条能固定在压码上,避免第一防水胶发生脱落导致支架的防水性下降。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上端为中间凸起的形状。中间凸起的形状保证水流能快速往第一防水胶条的两侧流走,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上压码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垫片。通过设置防水垫片,既提高了上压码与光伏组件的连接稳固性,还能避免水流经过上压码与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流到支架内部,影响支架的防水性。进一步,所述防水垫片的外侧为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提高了防水垫片的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通过压块固定连接。主龙骨和次龙骨通过压块固定连接,保证了支架的支撑力度。进一步,所述主龙骨和所述次龙骨由铝合金制成。主龙骨和次龙骨由铝合金制成,保证防水支架强度的同时也降低防水支架的制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所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螺栓为内六角螺栓,保证压码能稳定地连接次龙骨和光伏组件。上述环境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防水胶条和第二防水胶条,保证了防水支架的整体性,避免水流进入支架连接位置,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通过压码对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固定,无须进行焊接和粘合操作,提高防水支架的安装便利性;通过设置防水垫片,进一步加强防水支架的密封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包括光伏组件300、多个连接的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光伏组件300的两侧通过压码400固定在次龙骨200上,主龙骨100固定连接在次龙骨200的下方;次龙骨200的截面为凹形结构,次龙骨200的上端两侧凸起形成导水槽230;压码400包括上压码410、下压码420和连接上压码410和下压码420的螺栓430;螺栓430穿过上压码410和下压码420并上紧固定后,螺栓430的高度低于上压码410的高度;上压码410的上侧还连接有第一防水胶条260,第一防水胶条26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261;第一防水胶条260通过连接部261插入螺栓430与上压码400的间隙与上压码410固定连接;两排光伏组件3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水胶条270。通过设置第一防水胶条260和第二防水胶条270,保证了防水支架的整体性,避免水流进入支架连接位置,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参照图2至图4,另一个实施例,次龙骨200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倒钩240,次龙骨200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300的支撑部250;上压码410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按压光伏组件300的下压部411,下压码420的两侧设置有与倒钩240形状配合的凸点421。通过设置倒钩240、凸点421、支撑部250和下压部411,确保光伏组件300能稳定地固定在次龙骨200上。另一个实施例,连接部261的两侧均为锯齿状结构。连接部261的两侧均为锯齿状结构,保证第一防水胶条能固定在压码400上,避免第一防水胶发生脱落导致支架的防水性下降。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防水胶条260的上端为中间凸起的形状。中间凸起的形状保证水流能快速往第一防水胶条260的两侧流走,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另一个实施例,上压码410与光伏组件300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垫片412。通过设置防水垫片412,既提高了上压码410与光伏组件300的连接稳固性,还能避免水流经过上压码410与光伏组件300之间的缝隙流到支架内部,影响支架的防水性。另一个实施例,防水垫片412的外侧为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提高了防水垫片412的防水性能,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支架的稳定性。另一个实施例,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通过压块120固定连接。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通过压块120固定连接,保证了支架的支撑力度。另一个实施例,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由铝合金制成。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由铝合金制成,保证防水支架强度的同时也降低防水支架的制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龙骨100和次龙骨200也能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多个连接的主龙骨和次龙骨;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侧通过压码固定在所述次龙骨上,所述主龙骨固定连接在所述次龙骨的下方;所述次龙骨的截面为凹形结构,所述次龙骨的上端两侧凸起形成导水槽;所述压码包括上压码、下压码和连接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的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并上紧固定后,所述螺栓的高度低于所述上压码的高度;所述上压码的上侧还连接有第一防水胶条,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防水胶条通过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螺栓与所述上压码的间隙与所述上压码固定连接;两排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水胶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多个连接的主龙骨和次龙骨;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侧通过压码固定在所述次龙骨上,所述主龙骨固定连接在所述次龙骨的下方;所述次龙骨的截面为凹形结构,所述次龙骨的上端两侧凸起形成导水槽;所述压码包括上压码、下压码和连接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的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上压码和所述下压码并上紧固定后,所述螺栓的高度低于所述上压码的高度;所述上压码的上侧还连接有第一防水胶条,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防水胶条通过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螺栓与所述上压码的间隙与所述上压码固定连接;两排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水胶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倒钩,所述次龙骨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撑部;所述上压码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按压所述光伏组件的下压部,所述下压码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倒钩形状配合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成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