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1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第一架杆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架杆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两个第一架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第一架杆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一连接杆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排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两个第一架杆之间通过定位延伸部插入定位插槽内实现连接,保证了走线架的稳定性;在使用时气流经过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后通过排气孔吹向连接管上端的线缆上,实现对电缆降温和清理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
本技术涉及机房走线架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
技术介绍
走线架是机房内常见的走线设备,指进入电信、网通、广电的机房后通过走线架布放光、电缆进入终端设备,用于放置线缆,在较大型的机房内,由于大量的电子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造成机房内的温度较高,而设备工作时线缆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走线架上捆扎的大量电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加速电缆的老化,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走线架的位置较高,走线架上的线缆长时间放置会积压大量的灰尘,不方便清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所述第一架杆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架杆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所述第一架杆的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定位延伸部能够插入定位插槽内,两个所述第一架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所述第一架杆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排气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套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能够在盲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从上至下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杆螺接于螺纹通孔内,通过连接螺栓便于第二连接杆在盲孔内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过通孔便于将连接座安装在机房的吊顶上;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面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角板,四个所述支撑角板分别对支撑板的四个角边位置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板上排列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外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能够缓冲线缆的压力和增大摩擦力。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为从内向外扩张的锥形,增大排气孔的向外排气区域,增大散热面积。优选的,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为五个,使第二连接杆能够在盲孔内上下移动五个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架杆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两个第一架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第一架杆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一连接杆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排气孔;相邻的两个第一架杆之间通过定位延伸部插入定位插槽内实现连接,实现了两个第一架杆之间的牢固连接,保证了走线架的稳定性;在使用时将气源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内,最后通过排气孔吹向连接管上端的线缆上,实现对电缆降温和清理灰尘的作用;同时中空的第一架杆、连接管和第一连接杆能够有效的减小走线架的重量,最大限度的减小走线架的负载;通过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开设有盲孔,盲孔内套设的第二连接杆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杆螺接于螺纹通孔内;第二连接杆能够在盲孔内固定和调整位置,实现第一架杆高度位置的调整,便于线缆的安装设置;通过四个第一连接杆的内侧面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角板,四个支撑角板分别对支撑板的四个角边位置进行支撑,支撑板上排列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支撑板能够对线缆进行支撑,实现走线架对线缆的双层放置,并且通过通气孔有利于对线缆的散热,在不需要双层放置线缆时可以直接将支撑板直接从四个支撑角板上取下,方便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架杆,101、第一气流通道,102、定位插槽,11、定位延伸部,2、第一连接杆,201、第二气流通道,202、排气孔,203、盲孔,3、第二连接杆,301、螺纹通孔,4、连接螺栓,5、连接座,501、通孔,6、支撑角板,7、支撑板,701、通气孔,8、连接管,9、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3,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1,所述第一架杆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101,所述第一架杆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11,所述第一架杆1的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102,定位延伸11部能够插入定位插槽102内,两个所述第一架杆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外设置有橡胶套9,橡胶套9能够缓冲线缆的压力和增大摩擦力,所述第一架杆1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20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01与第一气流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2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201连通的排气孔202,所述排气孔202为从内向外扩张的锥形,增大排气孔202的向外排气区域,增大散热面积;相邻的两个第一架杆1之间通过定位延伸部11插入定位插槽102内实现连接,实现了两个第一架杆1之间的牢固连接,保证了走线架的稳定性;在使用时将气源与第一气流通道101连通,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101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201内,最后通过排气孔202吹向连接管8上端的线缆上,实现对电缆降温和清理灰尘的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上端开设有盲孔203,所述盲孔203内套设有第二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3能够在盲孔20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从上至下等间距开设有五个螺纹通孔301,使第二连接杆3能够在盲孔203内上下移动五个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上端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栓4,所述连接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杆2螺接于螺纹通孔301内,通过连接螺栓4便于第二连接杆3在盲孔203内固定,第二连接杆3能够在盲孔203内固定和调整位置,实现第一架杆1高度位置的调整,便于线缆的安装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01,通过通孔501便于将连接座5安装在机房的吊顶上。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内侧面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角板6,四个所述支撑角板6分别对支撑板7的四个角边位置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板7上排列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701;支撑板7能够对线缆进行支撑,实现走线架对线缆的双层放置,并且通过通气孔701有利于对线缆的散热,在不需要双层放置线缆时可以直接将支撑板7直接从四个支撑角板6上取下,方便快速。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若干个走线架进行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架杆1之间通过定位延伸部11插入定位插槽102内实现连接,在将连接座5安装在机房的吊顶上,将电缆线铺设在若干个连接管8的上端,实现对电缆的固定;再将第一气流通道101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再将第一气流通道101的其他端口封堵,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101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201内,最后通过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101),所述第一架杆(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11),所述第一架杆(1)的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102),两个所述第一架杆(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8),所述第一架杆(1)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20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01)与第一气流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2)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201)连通的排气孔(20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上端开设有盲孔(203),所述盲孔(203)内套设有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从上至下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301),所述第一连接杆(2)上端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栓(4),所述连接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杆(2)螺接于螺纹通孔(301)内,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01);/n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内侧面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角板(6),四个所述支撑角板(6)分别对支撑板(7)的四个角边位置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板(7)上排列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7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线缆散热的走线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杆(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101),所述第一架杆(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定位延伸部(11),所述第一架杆(1)的另一端内凹设置有定位插槽(102),两个所述第一架杆(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8),所述第一架杆(1)的两端上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20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01)与第一气流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2)下端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流通道(201)连通的排气孔(20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上端开设有盲孔(203),所述盲孔(203)内套设有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从上至下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301),所述第一连接杆(2)上端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