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0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旨在解决传统配电站仅采用空调降温能耗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配电站,配电站开设有门,配电站内设有放置室,配电站的底部设有与放置室连通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内设有进风引导装置,配电站的上端还对称设有与放置室连通的排气管道,放置室内设有隔空板,隔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隔空板的板面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孔,隔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冷管,水冷管包括管体、进水端和出水端,配电站上开设有用于进水端和出水端伸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设置,利用水冷和风冷的协同降温,降低了空调的能耗,进而解决传统配电站仅采用空调降温能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风冷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
技术介绍
配电站是将电送到用电设备或用户的站,是电网的未端,是放射形的一个点,它上连变电站,下连各个用电设备。配电站中包含高压电缆进线、高压柜、变压器、低压进线柜、联络柜、电容补偿柜、出线柜等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热量,由于部分配电站的封闭性,导致其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因此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效率,并导致设备寿命缩短,经济性下降。所以,往往会对配电站进行降温处理。常规的降温方式为空调降温,空调降温具有降速快、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具有高能耗的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空调和新风降温方式结合使用不但能够保证配电站的温度适宜,使各个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调带来的能耗负担。公开号为CN207074809U的中国专利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包括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引导装置,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引导装置,进风引导装置包括有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出风端设置有风向引导组件,风向引导组件的出风端设置有除湿组件,除湿组件的出风端设置有双进风通道。由此,在进风口处设置双除湿层和过滤网,提高进入配电站冷空气的干燥度和清洁度。进风设备设置双进风通道,一个负责将冷风直接吹入配电站形成室内对流,一个负责将冷风通入通风管道。风管道采用节段构成,截面为长方形,可贴墙安装。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传统配电站仅采用空调降温能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通过结构的设置,利用水冷和风冷的协同降温,降低了空调的能耗,进而解决传统配电站仅采用空调降温能耗大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包括配电站,所述配电站开设有门,所述配电站内设有放置室,所述配电站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放置室连通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内设有进风引导装置,所述配电站的上端还对称设有与所述放置室连通的排气管道,所述放置室内设有隔空板,所述隔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隔空板的板面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隔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包括管体、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配电站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伸出的通孔,所述水冷管的下端设有若干吹气扇,所述进气管道的管口低于所述吹气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的设置用于方便配电站内部结构的安装,放置室的设置用于放置配电站内部的设备,进气管道的设置用于实现冷空气进入到放置室的过程,进风引导装置的设置用于增大进气管道输送冷空气的速率,排气管道的设置用于将流经设备的空气排出,隔空板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将设备隔空,使得设备可被更好的风冷,另一方面用于方便吹气扇和水冷管的设置,支撑杆的设置用于确保隔空板的隔空,进气孔的设置用于确保隔空板下方的冷空气可以透过隔空板对设备进行冷却,水冷管的设置用于冷却水的流经,进而实现水冷辅助降温的功能,管体的设置用于确保水冷管的水冷效果,通孔的设置用于确保进水端和出水端可以从配电站内伸出,吹气扇的设置用于增强整体结构气体流动的速度,增强整体结构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排气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扇的设置用于增强排气的功能,使得配电站上部的热空气可以更快地从配电站的内部排出,使得配电站内部的降温速度更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道内设有过滤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结构的设置用于降低经由进气管道进入到配电站内空气中的杂质,实现对配电站内部结构的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道内还设有除湿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湿结构的设置用于降低经由进气管进入到配电站的空气湿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对于配电站内部结构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进气管道远离所述配电站的一端均设有防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的设置用于避免小动物进入到配电站的内部对内部的结构造成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空板上还设有若干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管的设置使得底部最初的冷空气直接进入到配电站的不同高度,使得整体结构冷却的效果更好,出气孔的设置用于延伸管内的空气流出,通过结构的设置提高整体的冷却速度,进而实现对设备更好的保护,通过新的结构的设置为使用者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技术的服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的两侧设有铰接的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板的设置使得配电站内外的隔绝程度更高,进而降低配电站内外的空气对流,降低配电站外的环境影响配电站内部的环境,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消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板上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使得门板的开合过程更加快捷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延伸管的设置使得底部最初的冷空气直接进入到配电站的不同高度,使得整体结构冷却的效果更好,出气孔的设置用于延伸管内的空气流出,通过结构的设置提高整体的冷却速度,进而实现对设备更好的保护,通过新的结构的设置为使用者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技术的服务,防护网的设置用于避免小动物进入到配电站的内部对内部的结构造成损伤,本技术通过结构的设置利用水冷和风冷的辅助降温,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进而解决传统配电站仅采用空调降温能耗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的剖视图一,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3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的剖视图二,主要用于表现吹气扇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的水冷管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水冷管的结构。图中:1、配电站;2、放置室;3、进气管道;4、进风引导装置;5、排气管道;6、隔空板;7、支撑杆;8、进气孔;9、管体;10、进水端;11、出水端;12、吹气扇;13、排气扇;14、过滤结构;15、除湿结构;16、防护网;17、延伸管;18、出气孔;19、门板;2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如图1-图4所示,包括配电站1,配电站1开设有门,门的设置用于方便配电站1内部结构的安装,门的两侧设有铰接的门板19,门板19的设置使得配电站1内外的隔绝程度更高,进而降低配电站1内外的空气对流,降低配电站1外的环境影响配电站1内部的环境,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消耗,门板19上设有把手20,把手20的设置使得门板19的开合过程更加快捷方便,配电站1内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包括配电站(1),所述配电站(1)开设有门,所述配电站(1)内设有放置室(2),所述配电站(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放置室(2)连通的进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3)内设有进风引导装置(4),所述配电站(1)的上端还对称设有与所述放置室(2)连通的排气管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室(2)内设有隔空板(6),所述隔空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7),所述隔空板(6)的板面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孔(8),所述隔空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包括管体(9)、进水端(10)和出水端(11),所述配电站(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进水端(10)和所述出水端(11)伸出的通孔,所述水冷管的下端设有若干吹气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包括配电站(1),所述配电站(1)开设有门,所述配电站(1)内设有放置室(2),所述配电站(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放置室(2)连通的进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3)内设有进风引导装置(4),所述配电站(1)的上端还对称设有与所述放置室(2)连通的排气管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室(2)内设有隔空板(6),所述隔空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7),所述隔空板(6)的板面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孔(8),所述隔空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包括管体(9)、进水端(10)和出水端(11),所述配电站(1)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进水端(10)和所述出水端(11)伸出的通孔,所述水冷管的下端设有若干吹气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配电站的节能风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5)内设有排气扇(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袁林李华娟李玲萍宋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隆宁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