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29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互感器,特别是公开了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脱扣器、导体和绝缘隔板,其中导体包括有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穿过互感器本体中部的通孔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上,所述绝缘隔板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该十字交叉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通孔内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相互隔开,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朝向脱扣器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通孔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与十字交叉绝缘部的轴向垂直的横板,该横板上设置有两延伸隔板,所述两延伸隔板相对设置并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与脱扣器连接的折弯部相互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互感器,特别是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行的塑壳漏电产品结构紧凑,互感器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相间短路、击穿等质量问题,总结原因,发现产品相与相之间导体被异物连接或本身绝缘间距不够等原因造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中申请号为CN201520045363.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十字形整体式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有互感器本体、脱扣器和导体,其中导体包括有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和接地导体,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和接地导体均穿过互感器本体中部通孔设置,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穿过互感器通孔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上,还包括有绝缘隔板,该绝缘隔板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和扁平绝缘部,其中十字交叉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通孔内,且十字交叉绝缘部的四片隔片分别置于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和接地导体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隔作用,所述扁平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设置脱扣器一侧,且位于A相导体和B相导体的弯折部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扁平绝缘部的设置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击穿的问题,且当不需要接地导线时,该绝缘隔板就不能将三相导线均分开,结构失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相间的爬电距离而使相间绝缘性能提高而不被击穿的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脱扣器、导体和绝缘隔板,其中导体包括有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穿过互感器本体中部的通孔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上,所述绝缘隔板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该十字交叉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通孔内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相互隔开,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朝向脱扣器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通孔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与十字交叉绝缘部的轴向垂直的横板,该横板上设置有两延伸隔板,所述两延伸隔板相对设置并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与脱扣器连接的折弯部相互隔开。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隔板通过十字交叉绝缘部的设置把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隔绝开,从而达到相间绝缘的作用,另外通过延伸隔板的设置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朝向脱扣器的折弯部隔开,延伸隔板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脱扣器,将脱扣器完全隔开,该延伸隔板朝向断路器盖体的端部与盖体凸凹配合增加爬电距离,更好的保证绝缘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隔板朝向断路器的盖体的端部成双层结构设置,该双层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挡板,两挡板具有高度差使两端面呈阶梯分布。上述技术方案中,双重高低间隔设置的挡板进一步增加了爬电距离,其与盖体凸凹配合,绝缘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两组双层结构中高度较高的两挡板相邻设置,高度较低的挡板位于高度较高的挡板的外侧。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组双层结构对称设置,高度较高的挡板位于里侧,布局合理,防弧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隔板朝向断路器的基座的端部向外延伸超过脱扣器形成间隔作用,延伸隔板的侧边朝远离互感器本体的方向延伸超过脱扣器形成间隔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延伸隔板的长度和宽度被加长加宽后与基座配合增加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上与延伸隔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隔片为具有容腔的罩体,所述B相导体可置于该容腔内,A相导体和C相导体从罩体的两侧穿过构成隔离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没有接地导线时,十字交叉绝缘部的四片隔片就不能均匀的置于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之间的间隙中,把垂直于基座的隔片设置成带敞开的中空结构,便于其中一个导体嵌设,使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成三角分布,结构对称,布局合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罩体与横板的连接处具有分别与A相导体和C相导体的折弯处适配的凹腔。上述技术方案中,凹腔的设置便于导体容置在十字交叉绝缘部与通孔内壁之间的空隙中,避免压迫导体,起到导向的作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立体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绝缘隔板的结构分解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绝缘隔板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1、脱扣器2、导体3和绝缘隔板4,其中导体3包括有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穿过互感器本体1中部的通孔11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2上,所述绝缘隔板4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41,该十字交叉绝缘部41置于互感器本体1的通孔11内将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相互隔开,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41朝向脱扣器2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通孔11外的延伸部42,该延伸部42具有与十字交叉绝缘部41的轴向垂直的横板421,该横板421上设置有两延伸隔板422,所述两延伸隔板422对称设置,其中一个延伸隔板422位于A相导体31和B相导体32的折弯部之间,另一个延伸隔板位于B相导体和C相导体33的折弯部之间。绝缘隔板4通过十字交叉绝缘部41的设置把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隔绝开,从而达到相间绝缘的作用,另外通过延伸隔板422的设置将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朝向脱扣器2的折弯部隔开,延伸隔板422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脱扣器2,将脱扣器2完全隔开,该延伸隔板422朝向断路器盖体的端部与盖体凸凹配合增加爬电距离,更好的保证绝缘的作用。上述延伸隔板422朝向断路器的盖体的端部成双层结构423设置,该双层结构42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挡板4231、4232,两挡板4231、4232具有高度差使两端面呈阶梯分布。双重高低间隔设置的挡板4231、4232进一步增加了爬电距离,其与盖体凸凹配合,绝缘效果更好。上述两组双层结构423中高度较高的两挡板4232相邻设置,高度较低的挡板4231位于高度较高的挡板4232的外侧。两组双层结构423对称设置,高度较高的挡板4232位于里侧,布局合理,防弧效果更好。上述延伸隔板422朝向断路器的基座的端部向外延伸超过脱扣器2形成间隔作用,延伸隔板422的侧边朝远离互感器本体1的方向延伸超过脱扣器2形成间隔作用。延伸隔板422的长度和宽度被加长加宽后与基座配合增加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性。上述十字交叉绝缘部41上与延伸隔板42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隔片为具有容腔4111的罩体411,所述B相导体32可置于该容腔4111内,A相导体31和C相导体33从罩体411的两侧穿过构成隔离结构。当没有接地导线时,十字交叉绝缘部41的四片隔片就不能均匀的置于A相导体31、B相导体32和C相导体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脱扣器、导体和绝缘隔板,其中导体包括有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穿过互感器本体中部的通孔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上,所述绝缘隔板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该十字交叉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通孔内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相互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朝向脱扣器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通孔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与十字交叉绝缘部的轴向垂直的横板,该横板上设置有两延伸隔板,所述两延伸隔板相对设置并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与脱扣器连接的折弯部相互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脱扣器、导体和绝缘隔板,其中导体包括有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穿过互感器本体中部的通孔后经弯折连接在各自对应的脱扣器上,所述绝缘隔板包括有十字交叉绝缘部,该十字交叉绝缘部置于互感器本体的通孔内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相互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交叉绝缘部朝向脱扣器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通孔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与十字交叉绝缘部的轴向垂直的横板,该横板上设置有两延伸隔板,所述两延伸隔板相对设置并将A相导体、B相导体和C相导体与脱扣器连接的折弯部相互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相间绝缘隔板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隔板朝向断路器的盖体的端部成双层结构设置,该双层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挡板,两挡板具有高度差使两端面呈阶梯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和艳莫洪春宋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