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2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包括:底座、固定框架、顶盖;所述底座呈六棱柱结构,且底座的上部粘结有固定框架;所述顶盖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部,且顶盖与固定框架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一侧,且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搭扣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一侧,且搭扣与固定框架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所述搭板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部,且搭板与固定框架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搭板的上部,且支撑板的上部放置有模型本体;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模型更换方便、利于观看、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模型装置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资讯模型一词由Autodesk所创的,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主要用于生成建筑结构的三维模型,以利于工程的开展。传统的钢结构模型,缺乏专用的展示架进行展示,不利于对其进行观测。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钢结构模型,缺乏专用的展示架进行展示,不利于对其进行观测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包括:底座、固定框架、顶盖、活动框架、铰链、搭扣、搭板、支撑板、模型本体;所述底座呈六棱柱结构,且底座的上部粘结有固定框架;所述顶盖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部,且顶盖与固定框架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一侧,且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搭扣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一侧,且搭扣与固定框架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所述搭板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部,且搭板与固定框架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搭板的上部,且支撑板的上部放置有模型本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所述底座与顶盖均呈六棱柱状结构,且底座的上部与顶盖的下部均设置有一处贴合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的六棱台。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所述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通过三处铰链及三处搭扣相连接,且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组成六边形筒状结构,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为透明PVC材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所述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组成六边形筒的六面均设置有搭板,且搭板呈矩形板状,搭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所述支撑板呈圆形板状结构,且支撑板的周部设置有六处矩形凸板,所述六处矩形凸板中有四处下部设置有圆柱,另外两处矩形凸板的下部设置有斜倒角。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通过设置由底座、顶盖、固定框架及活动框架组成的展示台用于安装支撑板,支撑板上放置模型本体,以此进行展示,固定框架及活动框架为透明PVC材质,因此模型可360度无死角进行查看,利于观测。2、本技术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通过将固定框架与活动框架通过搭扣与铰链进行连接,活动框架方便打开,有利于更换模型,使用方便。3、本技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模型更换方便、利于观看、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固定框架2、顶盖3、活动框架4、铰链5、搭扣6、搭板7、支撑板8、模型本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包括:底座1、固定框架2、顶盖3、活动框架4、铰链5、搭扣6、搭板7、支撑板8、模型本体9;底座1呈六棱柱结构,且底座1的上部粘结有固定框架2;顶盖3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上部,且顶盖3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活动框架4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活动框架4与固定框架2通过铰链5相连接;搭扣6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搭扣6与固定框架2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搭板7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内部,且搭板7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支撑板8设置在搭板7的上部,且支撑板8的上部放置有模型本体9。具体的,底座1与顶盖3均呈六棱柱状结构,且底座1的上部与顶盖3的下部均设置有一处贴合固定框架2与活动框架4的六棱台。具体的,固定框架2与活动框架4通过三处铰链5及三处搭扣6相连接,且固定框架2与活动框架4组成六边形筒状结构,固定框架2与活动框架4为透明PVC材质,便于对模型本体9进行观测。具体的,固定框架2与活动框架4组成六边形筒的六面均设置有搭板7,且搭板7呈矩形板状,搭板7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用于安装支撑板8。具体的,支撑板8呈圆形板状结构,且支撑板8的周部设置有六处矩形凸板,六处矩形凸板中有四处下部设置有圆柱,圆柱用于插入搭板7中部的圆孔进行连接,另外两处矩形凸板的下部设置有斜倒角,便于活动框架4关闭后,活动框架4内侧的搭板7移动至矩形凸板的下部进行支撑。具体实施步骤:使用本装置时,打开搭扣6,打开活动框架4,然后将支撑板8置于本装置的内部,支撑板8下部的圆柱插入搭板7中部的圆孔内以进行固定,之后将模型本体9置于支撑板8上,关闭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包括:底座(1)、固定框架(2)、顶盖(3)、活动框架(4)、铰链(5)、搭扣(6)、搭板(7)、支撑板(8)、模型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六棱柱结构,且底座(1)的上部粘结有固定框架(2);所述顶盖(3)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上部,且顶盖(3)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4)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活动框架(4)与固定框架(2)通过铰链(5)相连接;所述搭扣(6)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搭扣(6)与固定框架(2)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所述搭板(7)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内部,且搭板(7)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板(8)设置在搭板(7)的上部,且支撑板(8)的上部放置有模型本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包括:底座(1)、固定框架(2)、顶盖(3)、活动框架(4)、铰链(5)、搭扣(6)、搭板(7)、支撑板(8)、模型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六棱柱结构,且底座(1)的上部粘结有固定框架(2);所述顶盖(3)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上部,且顶盖(3)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4)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活动框架(4)与固定框架(2)通过铰链(5)相连接;所述搭扣(6)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一侧,且搭扣(6)与固定框架(2)通过螺丝固定相连接;所述搭板(7)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内部,且搭板(7)与固定框架(2)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板(8)设置在搭板(7)的上部,且支撑板(8)的上部放置有模型本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BIM技术三维建模的钢结构构件可视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顶盖(3)均呈六棱柱状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知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