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16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补光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包括配重底座,配重底座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设有矩形槽,第一丝杆设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设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设有矩形柱,第一铰接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有第一铰接凸台,第一铰接凸台与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与第一铰接凸台铰接的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设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设有第二铰接凸台,支撑杆远离第一铰接座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能够很方便的对补光灯的高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
本技术属于补光灯
,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
技术介绍
数字媒体拍摄通常是使用摄像机对需要记录的场景画面进行拍摄,为了得到更好画面效果往往会使用到补光灯对场景画面进行补光,针对于不同的场景画面,补光灯的角度和高度就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所以就需要对补光灯的高度和角度能够进行调节,目前拍摄现场用的补光灯,在对补光灯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时,太过麻烦,不方便使用者调节,调节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包括配重底座,所述配重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丝杆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中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一丝杆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相匹配的矩形柱,所述第一铰接座上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凸台,所述第一铰接凸台与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第一铰接凸台铰接的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远离第一铰接凸台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远离第二铰接座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凸台,所述第二铰接凸台铰接在第一铰接座下侧,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铰接座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配重底座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由于第一丝杆与第一圆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一圆筒时,第一圆筒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带动第一铰接座上下运动,由于第一圆筒与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在通过矩形柱与矩形槽的相互配合,使第一铰接座上下运动时不会跟随第一圆筒转动,铰接座上下运动就能通过支撑杆带动补光灯上下运动,这样便能调整补光灯的高度,整个调节过程只需转动第一圆筒便能完成,使用十分方便;由于第二圆筒与第二铰接凸台转动连接,所以第二圆筒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凸台转动,由于第二圆筒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二圆筒时,伸缩机构的整体长度会根据转动方向伸长缩短,由于支撑杆与第一铰接座铰接,所以当伸缩机构伸长缩短时,能够带动支撑杆上下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补光灯的角度,整个调节过程只需转动第二圆筒便能完成,使用十分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能够很方便的对补光灯的高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效率较高。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铰接座下端设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圆筒上端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套设在第一转杆内,所述第一转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环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块。这样的结构,能使第一铰接座与第一圆筒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限定,所述配重底座下端设有橡胶防滑垫。这样的结构,当整个装置在地面放置时,能够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铰接凸台靠近第二圆筒一端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圆筒靠近第二铰接凸台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圆环,所述第二限位圆环套设在第二转杆内,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二铰接凸台一端设有与第二限位圆环相匹配的第三限位块。这样的结构,能使第二铰接凸台与第二圆筒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外侧均设有若干凸条。这样的结构,方便使用者握持转动。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第一丝杆与第一圆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一圆筒时,第一圆筒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带动第一铰接座上下运动,由于第一圆筒与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在通过矩形柱与矩形槽的相互配合,使第一铰接座上下运动时不会跟随第一圆筒转动,铰接座上下运动就能通过支撑杆带动补光灯上下运动,这样便能调整补光灯的高度,整个调节过程只需转动第一圆筒便能完成,使用十分方便;2、由于第二圆筒与第二铰接凸台转动连接,所以第二圆筒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凸台转动,由于第二圆筒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二圆筒时,伸缩机构的整体长度会根据转动方向伸长缩短,由于支撑杆与第一铰接座铰接,所以当伸缩机构伸长缩短时,能够带动支撑杆上下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补光灯的角度,整个调节过程只需转动第二圆筒便能完成,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配重底座1、第一丝杆2、第一限位块21、矩形槽22、第一圆筒23、第一铰接座24、矩形柱25、支撑杆3、第一铰接凸台31、第二铰接座32、第二丝杆33、第二圆筒34、第二铰接凸台35、补光灯36、第一转杆4、第一限位环41、第二限位块42、橡胶防滑垫43、第二转杆44、第二限位圆环45、第三限位块46、凸条4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包括配重底座1,配重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2,第一丝杆2为空心结构,第一丝杆2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第一限位块21中部设有矩形槽22,第一丝杆2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筒23,第一圆筒2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座24,第一铰接座24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22相匹配的矩形柱25,第一铰接座24上侧铰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凸台31,第一铰接凸台31与第一铰接座24之间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与第一铰接凸台31铰接的第二铰接座32,第二铰接座32远离第一铰接凸台3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33,第二丝杆33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筒34,第二圆筒34远离第二铰接座3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凸台35,第二铰接凸台35铰接在第一铰接座24下侧,支撑杆3远离第一铰接座24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36。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配重底座1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由于第一丝杆2与第一圆筒2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一圆筒23时,第一圆筒23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带动第一铰接座24上下运动,由于第一圆筒23与第一铰接座24转动连接,在通过矩形柱25与矩形槽22的相互配合,使第一铰接座24上下运动时不会跟随第一圆筒23转动,铰接座24上下运动就能通过支撑杆3带动补光灯36上下运动,这样便能调整补光灯36的高度,整个调节过程只需转动第一圆筒23便能完成,使用十分方便;由于第二圆筒34与第二铰接凸台35转动连接,所以第二圆筒34能够相对于第二铰接凸台35转动,由于第二圆筒34与第二丝杆33螺纹连接,所以转动第二圆筒34时,伸缩机构的整体长度会根据转动方向伸长缩短,由于支撑杆3与第一铰接座24铰接,所以当伸缩机构伸长缩短时,能够带动支撑杆3上下转动,这样便能调节补光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包括配重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2),所述第一丝杆(2)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丝杆(2)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所述第一限位块(21)中部设有矩形槽(22),所述第一丝杆(2)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筒(23),所述第一圆筒(2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座(24),所述第一铰接座(24)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22)相匹配的矩形柱(25),所述第一铰接座(24)上侧铰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凸台(31),所述第一铰接凸台(31)与第一铰接座(24)之间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第一铰接凸台(31)铰接的第二铰接座(32),所述第二铰接座(32)远离第一铰接凸台(3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33),所述第二丝杆(33)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筒(34),所述第二圆筒(34)远离第二铰接座(3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凸台(35),所述第二铰接凸台(35)铰接在第一铰接座(24)下侧,所述支撑杆(3)远离第一铰接座(24)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媒体拍摄用补光灯,包括配重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2),所述第一丝杆(2)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丝杆(2)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所述第一限位块(21)中部设有矩形槽(22),所述第一丝杆(2)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筒(23),所述第一圆筒(23)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座(24),所述第一铰接座(24)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22)相匹配的矩形柱(25),所述第一铰接座(24)上侧铰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凸台(31),所述第一铰接凸台(31)与第一铰接座(24)之间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第一铰接凸台(31)铰接的第二铰接座(32),所述第二铰接座(32)远离第一铰接凸台(3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33),所述第二丝杆(33)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筒(34),所述第二圆筒(34)远离第二铰接座(3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接凸台(35),所述第二铰接凸台(35)铰接在第一铰接座(24)下侧,所述支撑杆(3)远离第一铰接座(24)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夏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