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16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光学膜片、LED光源条及连接部件,光学膜片设置于中框围成的区域内,LED光源条设置于中框内壁并位于光学膜片的一侧,连接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中框上,第一方向与背光模组的设置有LED光源条的一侧相垂直,连接部件包括挂钩,光学膜片上的挂耳能够通过挂钩设置在中框上。该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可移动地设置于中框,通过调节光学膜片与中框的相对位置,克服公差累积的影响,使光学膜片的黑色遮光区能够调节至遮住LED光源条,避免发生漏光,结构简单巧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超薄化及超窄边的追捧,液晶模组厚度的越来越薄,边框越来越窄,传统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架构由于LED光源条在液晶模组的侧边,使得LED光源条距离液晶面板距离越来越小,易导致漏光或其他不良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一般采用在光学膜片的光源侧设置宽度为4mm-7mm的黑色遮光区,利用该光学膜片盖住LED光源条,防止光线溢出。但是由于各物料的加工公差及装配公差,在实际装配后,安装在中框上的光学膜片无法移动,导致光学膜片的黑色遮光区常出现无法遮住LED光源条的问题,并且背光模组的整体尺寸越大,此问题越严重。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背光模组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光学膜片可移动地设置于中框,通过调节光学膜片与中框的相对位置,克服公差累积的影响,使光学膜片的黑色遮光区能够调节至遮住LED光源条,避免发生漏光,结构简单巧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光学膜片(2)及LED光源条(3),所述光学膜片(2)设置于所述中框(1)围成的区域内,所述LED光源条(3)设置于所述中框(1)内壁并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连接部件(4),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中框(1)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设置有所述LED光源条(3)的一侧相垂直,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挂钩(41),所述光学膜片(2)上的挂耳(21)能够通过所述挂钩(41)设置在所述中框(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光学膜片(2)及LED光源条(3),所述光学膜片(2)设置于所述中框(1)围成的区域内,所述LED光源条(3)设置于所述中框(1)内壁并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件(4),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中框(1)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设置有所述LED光源条(3)的一侧相垂直,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挂钩(41),所述光学膜片(2)上的挂耳(21)能够通过所述挂钩(41)设置在所述中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上设置有导向孔(42),所述导向孔(4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件(4)通过固定件(11)穿过所述导向孔(42)与所述中框(1)相连,所述固定件(11)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导向孔(42)相对滑动或者锁定所述连接部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41)包括挂钩主体(411)和限位部(412),所述挂钩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朋朝明文勇兵周辉王博王玉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