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989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位监测装置,涉及水位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水筒,所述水筒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水筒的内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杆。该水位监测装置,水池内部的水通过漏水孔进入到水筒的内部,活动板受到浮球浮力的作用向上运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水筒内部的水平面与水池的水平面相持平,活动板上升的过程中驱动在齿条杆和驱动齿轮作用下驱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在驱动箱内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水位刻度盘进行转动,在岸边通过观测设备可观测到玻璃观察窗正面的标线箭头所指水位刻度盘的刻度水位,使人们可以实时观察水位的变化,达到了监测比较及时且水位观察比较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位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位监测
,具体为一种水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促进了水利工程水位监测装置的技术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缺陷。现有的水位监测装置大多采用多根测量杆进行监测,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观看和实施监测,且测量杆易受水流的影响,从而影响监测的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的一种水位监测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筒,所述水筒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水筒的内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杆,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活动板的顶部放置有浮球,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杆,水筒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齿条杆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水筒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箱,第一转杆依次贯穿水筒的内侧壁和驱动箱的一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的内部,驱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位刻度盘,驱动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玻璃观察窗,玻璃观察窗的正面设有标线箭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小齿轮,驱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当第一转杆转动时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作用下驱动第三转杆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杆的外表面和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轮,两个转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当第三转杆进行转动时,在两个转轮和传动带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转杆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水筒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活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能够使活动板稳定的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水筒两侧面、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固定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通过将连接绳与岸边的固定设备连接在一起,防止装置在水中受水流中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水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设有固定桩,固定桩贯穿安装板的顶部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通过将固定桩插入到水池的内底壁,将装置固定在水池中。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的最大半径值大于小齿轮的最大半径值,齿条杆的最大长度值等于滑槽的最大长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位监测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该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将装置安装在水池的底部,水池内部的水通过漏水孔进入到水筒的内部,活动板受到浮球浮力的作用向上运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水筒内部的水平面与水池的水平面相持平,活动板上升的过程中驱动在齿条杆和驱动齿轮作用下驱动第一转杆进行转动,在驱动箱内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水位刻度盘进行转动,在岸边通过观测设备可观测到玻璃观察窗正面的标线箭头所指水位刻度盘的刻度水位,使人们可以实时观察水位的变化,达到了监测比较及时且水位观察比较方便的效果。2、该水位监测装置,当第一转杆转动时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作用下驱动第三转杆进行转动,当第三转杆进行转动时,在两个转轮和传动带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转杆进行转动,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能够使活动板稳定的上下运动,通过将连接绳与岸边的固定设备连接在一起,防止装置在水中受水流中的影响,通过将固定桩插入到水池的内底壁,将装置固定在水池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箱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筒;2、漏水孔;3、活动板;4、浮球;5、挡杆;6、挡板;7、第一转杆;8、驱动齿轮;9、齿条杆;10、驱动箱;11、小齿轮;12、第二转杆;13、水位刻度盘;14、玻璃观察窗;15、第三转杆;16、大齿轮;17、转轮;18、固定桩;19、滑槽;20、滑块;21、固定块;22、连接绳;23、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筒1,水筒1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2,水筒1的内部设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杆5,挡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活动板3的顶部放置有浮球4,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杆9,水筒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8,齿条杆9与驱动齿轮8相啮合,水筒1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19,活动板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0,滑块20滑动连接在滑槽19的内部,通过设置滑槽19和滑块20,能够使活动板3稳定的上下运动,水筒1两侧面、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每个固定块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2,通过将连接绳22与岸边的固定设备连接在一起,防止装置在水中受水流中的影响,水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顶部设有固定桩18,固定桩18贯穿安装板23的顶部并延伸至安装板23的底部,通过将固定桩18插入到水池的内底壁,将装置固定在水池中。水筒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0,第一转杆7依次贯穿水筒1的内侧壁和驱动箱10的一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10的内部,第一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1,驱动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15,第三转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齿轮16,大齿轮16与小齿轮11相啮合,当第一转杆7转动时在小齿轮11和大齿轮16的作用下驱动第三转杆15进行转动,大齿轮16的最大半径值大于小齿轮11的最大半径值,齿条杆9的最大长度值等于滑槽19的最大长度值,第三转杆15的外表面和第二转杆1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轮17,两个转轮17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当第三转杆15进行转动时,在两个转轮17和传动带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转杆12进行转动,驱动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2,第二转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位刻度盘13,驱动箱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玻璃观察窗14,玻璃观察窗14的正面设有标线箭头。在使用水位监测装置时,将固定桩18插入到水池的内底壁,将装置固定在水池中,将连接绳22与岸边的固定设备连接在一起,水池内部的水通过漏水孔2进入到水筒1的内部,活动板3受到浮球4浮力的作用向上运动,水筒1内部的水平面与水池的水平面相持平,活动板3上升的过程中驱动在齿条杆9和驱动齿轮8作用下驱动第一转杆7进行转动,在驱动箱10内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水位刻度盘13进行转动,在岸边通过观测设备可观测到玻璃观察窗14正面的标线箭头所指水位刻度盘13的刻度水位,当水池内部的水位发生变化时,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水筒1内部的水平面始终与水池的水平面相持平会带动活动板3在水筒1的内部上下运动,在驱动箱10的内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来驱动第二转杆12进行转动,使人们可以实时观察水位的变化,达到了监测比较及时且水位观察比较方便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筒(1)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2),水筒(1)的内部设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杆(5),挡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活动板(3)的顶部放置有浮球(4),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杆(9),水筒(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8),齿条杆(9)与驱动齿轮(8)相啮合,水筒(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0),第一转杆(7)依次贯穿水筒(1)的内侧壁和驱动箱(10)的一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10)的内部,驱动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2),第二转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位刻度盘(13),驱动箱(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玻璃观察窗(14),玻璃观察窗(14)的正面设有标线箭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筒(1)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2),水筒(1)的内部设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杆(5),挡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活动板(3)的顶部放置有浮球(4),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杆(9),水筒(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第一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8),齿条杆(9)与驱动齿轮(8)相啮合,水筒(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0),第一转杆(7)依次贯穿水筒(1)的内侧壁和驱动箱(10)的一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10)的内部,驱动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2),第二转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位刻度盘(13),驱动箱(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玻璃观察窗(14),玻璃观察窗(14)的正面设有标线箭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1),驱动箱(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15),第三转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大齿轮(16),大齿轮(16)与小齿轮(11)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丽琳左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木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