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98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0
本新型涉及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包括承载套管、运行电极、刮刀、驱动杆、密封环、承压弹簧,承载套管为圆柱体空心管桩结构,运行电极包括底座及连杆,连杆嵌于承载套管内,连杆侧壁与承载套管侧壁间通过至少两条密封环滑动连接,运行电极内调节孔,驱动杆嵌于调节孔内,下端面与刮刀连接,刮刀环绕驱动杆轴线均布,刮刀上端面与底座下端面相抵并滑动连接,承压弹簧包覆在连杆外并与连杆同轴分布。本新型一方面安装、拆除灵活方便,检测灵敏度及精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密封能力;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对电极端面进行有效灵活便捷的清理作业,提高电极使用的灵活性、可靠性及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属金属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磁流量计等设备运行中,由于检测介质污染、腐蚀等因素,极易导致用于检测作业的电极表面附着大量的沉积物或氧化反应层,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开发出了诸如申请号为“2009200747457”的“刮刀电极式电磁流量计”等具备电极端面清理的电磁流量计用电极结构,但在使用中发现,这类电极由于接触面及活动面相对较高,因此造成在使用中需要设置大量的密封结构,从而导致电磁流量计等设备结构体积大,故障点多且操作及维护难度大;同时当前的刮刀式电极所使用的刮刀与电极间结构相对固定,且为了提高对电极清理效果,往往需要刮刀结构体积相对较大,刮刀与电极端面相抵且接触面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当前刮刀对电极清理范围单一,且易对电极有效作业面积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与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液型刮刀电极包括承载套管、运行电极、刮刀、驱动杆、密封环、承压弹簧,所述承载套管为圆柱体空心管桩结构,所述运行电极包括底座及连杆,所述连杆嵌于承载套管内并与承载套管同轴分布,所述连杆侧壁与承载套管侧壁间通过至少两条密封环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位于承载套管外且连杆下端面与底座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底座直径为承载套管直径至少3倍,所述运行电极内设一条与运行电极同轴分布的调节孔,所述驱动杆嵌于调节孔内并与调节孔同轴分布,所述驱动杆与调节孔侧壁间通过至少两条密封环相互连接,驱动杆上端面高出运行电极上端面至少10毫米,下端面与刮刀连接,所述刮刀至少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液型刮刀电极包括承载套管、运行电极、刮刀、驱动杆、密封环、承压弹簧,所述承载套管为圆柱体空心管桩结构,所述运行电极包括底座及连杆,所述连杆嵌于承载套管内并与承载套管同轴分布,所述连杆侧壁与承载套管侧壁间通过至少两条密封环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位于承载套管外且连杆下端面与底座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底座直径为承载套管直径至少3倍,所述运行电极内设一条与运行电极同轴分布的调节孔,所述驱动杆嵌于调节孔内并与调节孔同轴分布,所述驱动杆与调节孔侧壁间通过至少两条密封环相互连接,驱动杆上端面高出运行电极上端面至少10毫米,下端面与刮刀连接,所述刮刀至少两个,环绕驱动杆轴线均布且刮刀后端面与驱动杆侧表面铰接,刮刀轴线与驱动杆轴线相交并呈15°—90°夹角,所述刮刀上端面与底座下端面相抵并滑动连接,且刮刀长度为底座半径的0.8—1.1倍,所述承压弹簧包覆在连杆外并与连杆同轴分布,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底座上端面及承载套管下端面相抵,所述密封环均沿承载套管轴线方向自上向下均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液型刮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任意一种的板状结构,其板面与底座间呈30°—90°夹角,且刮刀上均布若干透孔,所述透孔总面积为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炜柴志强贾鹏飞黄婷徐俊东魏巍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威利流量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