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节流单元、循环水箱、余热回收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均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上端口、第一下端口、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各自的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各自的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冷凝器管路回收冷凝工质余热,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再进一步通过余热回收器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回气温度,提高热泵系统制热量和能效比,同时还可在结霜工况下还有助于第二冷凝器除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的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包含循环式热泵热水器)是通过水冷换热器实现循环水与冷凝器热交换的。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工质气体经过冷凝器与循环水热交换后工质降温实现冷凝,同时循环水会将冷凝器中的热量带到水箱中加热水箱中的水。当水箱中的水温较高时,循环水温度相应地也会较高。循环水温越高,热泵循环工质的冷凝温度越高,压缩机排气度温度会进一步升高,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和能效就会降低。因此,传统的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在制备高温热水时,机组能效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第二冷凝器管路回收冷凝工质余热,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再进一步通过余热回收器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回气温度,提高热泵系统制热量和能效比,同时还可在结霜工况下还有助于第二冷凝器除霜。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节流单元、循环水箱、余热回收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均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上端口、第一下端口、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各自的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各自的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循环水箱的四个端口分别是补水进端口、补水出端口、热水进端口和热水出端口;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第一上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下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串联节流单元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的热水进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下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的补水出端口连通,所述循环水箱的热水出端口与用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箱的补水进端口与供水管连通。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配套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风机,通过风机对第二冷凝器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再进一步通过余热回收器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回气温度。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通过将第一冷凝器设置为水冷冷凝器能够提高换热能效比,所述第二冷凝器为翅片冷凝器,通过将第二冷凝器设置为翅片冷凝器,能够通过散热翅片与散热管接触面大而紧,传热性能良好、稳定,空气通过阻力小,蒸气或热水流经钢管管内,热量通过紧绕在钢管上翅片传给经过翅片间的空气,达到冷却空气的作用。进一步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为套管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增减自如,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小,板片是波形,截面变化复杂,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不断变化,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因而能在很小的流速下达到紊流,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进一步在于,所述节流单元为节流阀,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这样能够起到控制流体流速的目的。进一步在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凝器第一上端口之间的管路串联有内循环泵,且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内循环泵输入端之间串联有消音管,通过增设内循环泵能够加快流体流速,通过消音管能够降低流体流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第一冷凝器冷凝后的工质引入到第二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中,通过第二冷凝器管路回收冷凝工质余热,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再进一步通过余热回收器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回气温度,提高热泵系统制热量和能效比,同时还可在结霜工况下还有助于第二冷凝器除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冷凝器;2、压缩机;3、第二冷凝器;4、节流单元;5、循环水箱;6、余热回收器;7、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1、压缩机2、第二冷凝器3、节流单元4、循环水箱5、余热回收器6,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均设置有四个端口,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上端口、第一下端口、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对应连通,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对应连通,循环水箱5设置有四个端口,循环水箱5的四个端口分别是补水进端口、补水出端口、热水进端口和热水出端口;压缩机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1第一上端口连通,第一冷凝器1的第一下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下端口连通,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下端口连通,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串联节流单元4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下端口连通,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下端口连通,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冷凝器1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5的热水进端口连通,第一冷凝器1的第二下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5的补水出端口连通,循环水箱5的热水出端口与用水管连通,循环水箱5的补水进端口与供水管连通。第二冷凝器3配套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风机7,通过风机7对第二冷凝器3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再进一步通过余热回收器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回气温度。第一冷凝器1为水冷冷凝器,通过将第一冷凝器1设置为水冷冷凝器能够提高换热能效比,第二冷凝器3为翅片冷凝器,通过将第二冷凝器3设置为翅片冷凝器,能够通过散热翅片与散热管接触面大而紧,传热性能良好、稳定,空气通过阻力小,蒸气或热水流经钢管管内,热量通过紧绕在钢管上翅片传给经过翅片间的空气,达到冷却空气的作用。余热回收器6为套管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增减自如,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小,板片是波形,截面变化复杂,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不断变化,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因而能在很小的流速下达到紊流,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根节流单元4为节流阀,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这样能够起到控制流体流速的目的,压缩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压缩机(2)、第二冷凝器(3)、节流单元(4)、循环水箱(5)、余热回收器(6),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均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上端口、第一下端口、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5)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循环水箱(5)的四个端口分别是补水进端口、补水出端口、热水进端口和热水出端口;/n所述压缩机(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1)第一上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1)的第一下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串联节流单元(4)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第一冷凝器(1)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5)的热水进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1)的第二下端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5)的补水出端口连通,所述循环水箱(5)的热水出端口与用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箱(5)的补水进端口与供水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热泵热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压缩机(2)、第二冷凝器(3)、节流单元(4)、循环水箱(5)、余热回收器(6),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均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上端口、第一下端口、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3)和余热回收器(6)各自的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5)设置有四个端口,所述循环水箱(5)的四个端口分别是补水进端口、补水出端口、热水进端口和热水出端口;
所述压缩机(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器(1)第一上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1)的第一下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3)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6)的第二上端口通过管道串联节流单元(4)与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3)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下端口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器(6)的第一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密升,李建国,肖宏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