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6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进行正反安装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吊装在房顶上,一对转动杆远离连接组件的一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上安装有抵住机壳一侧表面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承重杆上的弹簧以及固定在弹簧远离承重杆一端抵住所述机壳的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小风机发生的震动使其安装的更加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
本技术涉及新风净化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室内空气的净化过程中使用到新风风机,新风风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家用电器能够把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净化引到室内,并且能够把室内的空气抽出引到室外,实现空气的净化循环。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72474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向流热回收新风净化机,包括机壳,机壳位于室内的一侧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机壳位于室外的一侧设有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机壳内设有新风的送风通道和室内空气的回风通道,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间设有隔板;新风从室外新风口流到送风通道经过过滤之后流到室内送风口,室内的污浊空气从室内回风口经过回风通道流到室外排风口从而排除。机壳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吊耳,安装吊耳包括正面安装吊耳和反面安装吊耳能够使新风风机正反安装,在安装时新风风机的每个风口都需要连接有风管,安装吊耳的双向使用能够使新风风机根据安装环境的不用更好的适应安装方向。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安转吊耳通过吊钩吊装在房顶,安装吊耳仅为结构简单的金属片支撑,新风风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震动,安装吊耳的吊装结构不够稳定,会由于新风风机的震动松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能够减小风机发生的震动使其安装的更加稳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进行正反安装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吊装在房顶上,一对转动杆远离连接组件的一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上安装有抵住机壳一侧表面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承重杆上的弹簧以及固定在弹簧远离承重杆一端抵住所述机壳的底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壳的两侧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承重杆上安装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抵住机壳的外壁,转动杆远离承重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吊装在房顶上,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承重杆上的弹簧,弹簧远离承重杆的一端连接有底座,底座抵住机壳,当机壳产生振动时,底座跟随机壳震动,弹簧跟随底座的震动从而伸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解一定程度上由于机壳震动产生的安装松动,并且结构更加稳定与机壳的接触面更大,使机壳的安装更加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承重杆上被所述弹簧套接的限位柱,所述底座包括一对平行板以及连接在一对平行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限位柱贯穿其中一个平行板,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承重杆的一侧抵住被贯穿的平行板,另一个平行板抵住所述机壳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杆上还安装有被弹簧套接的限位柱,底座包括一对平行板,一对平行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限位柱贯穿其中一个平行板,另一个平行板与机壳抵接,弹簧远离承重杆的一端抵住平行板,当底座收到震动晃动时,底座沿着限位柱上下滑动,使底座的晃动更加的稳定,防止底座发生歪斜,并且安装的更加稳定,限位杆同时使弹簧的安装更加的稳定,防止弹簧歪斜断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承重杆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能够防止底座从限位柱中脱出,使底座安装的更加安全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承重杆的一端连接有凸块,凸块上设有内部弯折的安装槽,安装槽中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承重杆的两端设有分别贯穿一对连接块并且用螺母固定的连接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凸块,凸块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向一侧弯折,安装槽中滑动连接有连接块,弯折能够防止连接块从安装槽中脱落,承重杆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贯穿连接块,并通过螺栓规定,使承重杆能够快速简单的进行安装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靠近转动杆的两端安装有滑块,所述转动杆互相靠近的一侧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的两端安装有滑块,转动杆互相靠近的一侧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在安装时,滑块沿着滑槽滑动把底座限位在一对转动杆之间,使承重杆能够更快的定位在一对安装块之间,节省安装时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与机壳可拆卸连接,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对移动杆进行拆卸,节约运输的空间,并且方便对老化受损的转动杆换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壳靠近转动杆两侧的外壁上设有贯穿转动杆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远离机壳的一端贯穿有防止转动杆脱出的限位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壳的两侧设有固定轴,固定轴贯穿一对转动杆,固定轴远离机壳的一端通过限位螺栓固定,限位螺栓限制转动杆从固定轴中脱出,拆装方便快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轴贯穿的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上设有长孔,当机壳发生震动时,固定轴能够随着机壳在长孔中发生震动,减少固定轴传递到转动杆上的震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机壳的两侧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承重杆上安装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抵住机壳的外壁,转动杆远离承重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吊装在房顶上,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承重杆上的弹簧,弹簧远离承重杆的一端连接有底座,底座抵住机壳,当机壳产生振动时,底座跟随机壳震动,弹簧跟随底座的震动从而伸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解一定程度上由于机壳震动产生的安装松动,并且结构更加稳定与机壳的接触面更大,使机壳的安装更加安全;2.承重杆上还安装有被弹簧套接的限位柱,底座包括一对平行板,一对平行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限位柱贯穿其中一个平行板,另一个平行板与机壳抵接,弹簧远离承重杆的一端抵住平行板,当底座收到震动晃动时,底座沿着限位柱上下滑动,使底座的晃动更加的稳定,防止底座发生歪斜,并且安装的更加稳定,限位杆同时使弹簧的安装更加的稳定,防止弹簧歪斜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房顶与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转动杆与承重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固定轴与限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连接块与凸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连接柱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滑块与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中连接框与短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11、固定轴;111、长孔;112、限位螺栓;2、转动杆;21、凸块;22、安装槽;23、连接块;24、滑槽;3、承重杆;31、连接柱;4、减震组件;41、限位柱;42、弹簧;43、限位块;44、底座;441、平行板;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进行正反安装的转动杆(2),转动杆(2)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5)吊装在房顶(6)上,一对转动杆(2)远离连接组件(5)的一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3),所述承重杆(3)上安装有抵住机壳(1)一侧表面的减震组件(4),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固定在承重杆(3)上的弹簧(42)以及固定在弹簧(42)远离承重杆(3)一端抵住所述机壳(1)的底座(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转动进行正反安装的转动杆(2),转动杆(2)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5)吊装在房顶(6)上,一对转动杆(2)远离连接组件(5)的一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承重杆(3),所述承重杆(3)上安装有抵住机壳(1)一侧表面的减震组件(4),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固定在承重杆(3)上的弹簧(42)以及固定在弹簧(42)远离承重杆(3)一端抵住所述机壳(1)的底座(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承重杆(3)上被所述弹簧(42)套接的限位柱(41),所述底座(44)包括一对平行板(441)以及连接在一对平行板(441)之间的连接板(442),所述限位柱(41)贯穿其中一个平行板(441),所述弹簧(42)远离所述承重杆(3)的一侧抵住被贯穿的平行板(441),另一个平行板(441)抵住所述机壳(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型双向流新风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1)远离所述承重杆(3)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