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682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6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基站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移动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增长,通讯技术不断发展,5G已经慢慢的从概念转移到开始实施建立的阶段上。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了5G的试点,形成了4G、5G两种通信系统并存的局面,因此解决两种系统间干扰就变得尤为重要。5G的非独立组网模式中为了避免设置帧偏移量之后对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上下行数据的传输造成影响,可以通过主节点基站(MasterNode,MN)和辅节点基站(SecondaryNode,SN)在交互前提前进行协商来解决。但是目前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需要同时连接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获取彼此的帧偏移量,这种方式占用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增加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不利于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中,包括:关联基站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帧偏移量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帧偏移量响应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并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格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5G可以分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ardAlone,NSA)模式和独立组网(StandardAlone,SA)模式。非独立组网模式拥有技术成熟、可大面积覆盖等特点,其本质就是改造现有4G网络,使其利用5G空口传输数据,可带来5G网络高带宽的优势,并提高5G网络的普及速度、降低网络短期内更换设备的成本。而独立组网模式的本质就是采用5G核心网和5G基站相结合,可以带来5G网络的完整特点和功能。相对于非独立组网模式,独立组网模式需要全新的设备的持续投入,成本比非独立组网模式高。独立组网模式显然是5G的最终选择,技术上更有优势,虽然独立组网模式有着最为完整的5G功能,但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独立组网模式的成本还是比较高昂。相比与独立组网模式,非独立组网模式在成本和部署效率上有着巨大优势。所以在5G发展初期的情况下都会以非独立组网模式为主,但独立组网模式在未来会逐渐取代非独立组网成为市场主流。非独立组网模式中采用随机接入(Eutra-NRDualConnectivity,ENDC)技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会同时连接到主节点基站(MasterNode,MN)和辅节点基站(SecondaryNode,SN),并且会同时收到两个基站下发的配置参数,此时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之间的帧偏置会影响更多的场景。因此,目前网络环境需要处理设置帧偏移量之后对用户设备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例如,在4G和5G混合组网中经常需要设置新空口(NewRadio,NR)和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的帧偏移量,借此对齐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子帧的上下行转换点,来减少4G、5G之间的干扰。但是间隙(Gap)的偏移量在两者之间有了偏差,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如果采用相同的帧偏移量的配置就会在数据传输时产生异常。因此可以通过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在交互前提前进行协商,保证在同一时间点开启了间隙测量,以避免用户设备在异频测量时,基站又在进行上下行数据的调度,影响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但是目前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需要同时连接用户设备,进而通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获取彼此的帧偏移量,这种方式占用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增加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不利于数据传输,需要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第一基站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n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n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n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有X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偏移量请求对应的帧格式和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是基于X2接口的流控制传输协议的帧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启动定时器;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