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662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文缆道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包括车体、行走轮、定位轮和导向轮组,其中所述车体包括支座和上梁,所述支座呈L型,在所述支座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且所述上梁两端分别设有沿着主索道移动的行走轮,在所述支座的水平段上设有导向轮组,循环索依次绕过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各个导向轮后输出,并且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输出侧设有两个定位轮,循环索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所述两个定位轮之间穿过并与铅鱼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安全稳定,不会出现循环索跳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
本技术涉及水文缆道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河流流量的监测常采用水文缆道设备,水文缆道按照悬吊的测验平台类型不同可分为铅鱼缆道、吊船缆道、浮标缆道等,按照跨数多少可分为单跨缆道、双跨缆道和多跨缆道,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手动缆道和电动缆道,按照循环索在行车上是否封口可分为开口式和闭口式缆道。一般单跨铅鱼缆道的结构相对简单,多跨缆道的结构较为复杂,如图3所示,对于多跨缆道的行车而言,行车车体沿着主索道移动,循环索绕过行车车体上的导向轮组后与用于水文测试的铅鱼相连,且所述循环索通过水文绞车驱动移动,由于主索道有垂度,现有技术中的行车车体移动时会发生倾斜,如图5所示,会导致悬挂铅鱼的循环索与导向轮平面出现夹角,出车和回车都极易出现循环索跳槽脱离导向轮的情况,导致整个缆道系统不能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运行安全稳定,不会出现循环索跳槽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包括车体、行走轮、定位轮和导向轮组,其中所述车体包括支座和上梁,所述支座呈L型,在所述支座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且所述上梁两端分别设有沿着主索道移动的行走轮,在所述支座下侧的水平段上设有导向轮组和定位轮,循环索依次绕过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各个导向轮后输出,并且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输出侧设有两个定位轮,循环索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所述两个定位轮之间穿过并与铅鱼相连。r>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三个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支座水平段的端部上侧,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支座的水平段下侧。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轴向与所述支座的水平段平行,所述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轴向均与所述支座的水平段垂直。所述第一导向轮通过一个导向轮架安装于所述支座水平段的端部上侧,在所述支座的水平段下侧设有导向轮安装板,所述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安装在所述导向轮安装板上。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输出侧设有一个定位轮架,所述定位轮架固装于所述支座上且下端内对称设有两个定位轮。所述支座的竖直段上端设有一个支梁,且所述支梁自由端与所述上梁中部垂直连接。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在车体的水平段下侧设有两个定位轮,当循环索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两个定位轮之间穿过与测试用的铅鱼相连,无论出车还是回车都可以实现循环索定位,保证循环索不会跳槽脱离导向轮,大大提高了缆道运行的安全稳定性。2、本技术车体包括L型的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支座上端的上梁,上梁两端设有行走轮沿着主索道行走,支座下侧的水平段设有导向轮组和定位轮,整体结构紧凑且运行平稳,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采用本技术的多跨缆道示意图,图4为图3中本技术运行时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行车车体循环索跳槽示意图。其中,1为车体,101为支座,102为上梁,103为支梁,2为行走轮,3为第一导向轮,4为第二导向轮,5为第三导向轮,6为导向轮安装板,7为定位轮架,701为定位轮,8为主索道,9为循环索,10为铅鱼,11为流速仪,12为水文绞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车体1、行走轮2、定位轮701和导向轮组,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支座101和上梁102,所述支座101呈L型,在所述支座101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102,且如图1所示,所述上梁102长度方向与所述支座101所在的平面垂直,在所述上梁102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2沿着多跨缆道系统中的主索道8移动,如图2所示,在所述支座101下侧的水平段上设有导向轮组,多跨缆道系统中的循环索9依次绕过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各个导向轮后输出,且如图1所示,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9输出侧设有两个定位轮701,循环索9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所述两个定位轮701之间穿过并与用于水文测试的铅鱼10相连。如图4所示,当本技术移动过程中向左倾斜时,循环索9与右侧的定位轮701相抵实现定位,向右倾斜时,循环索9与左侧的定位轮701相抵实现定位,如果没有设置定位轮701,如图5所示,循环索9很容易跳槽脱离导向轮,导致整个缆道系统不能运行。如图1~2所示,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三个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3通过一个导向轮架安装于所述支座101下侧水平段的端部上侧,且所述第一导向轮3的轴向与所述支座101的水平段平行,在所述支座101的水平段下侧设有导向轮安装板6,第二导向轮4和第三导向轮5安装在所述导向轮安装板6上,且所述第二导向轮4和第三导向轮5轴向均与所述支座101的水平段垂直,循环索9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3、第二导向轮4和第三导向轮5后由两个定位轮701之间输出。如图1~2所示,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9输出侧设有一个定位轮架7,所述定位轮架7固装于所述支座101下侧的水平段上,且所述定位轮架7下端内对称设有两个定位轮701。如图2所示,在所述支座101的竖直段上端设有一个较短的且呈与支座101下侧水平段平行的支梁103,所述支梁103自由端与所述上梁102中部垂直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本技术工作时沿着缆道系统中的主索道8移动,循环索9与用于水文测试的铅鱼10相连,且所述循环索9通过水文绞车12驱动移动,在铅鱼10上设有流速仪11等水文测试仪器,所述缆道系统为本领域公知技术。本技术的车体1包括支座101和上梁102,所述支座101呈L型,在所述支座101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102,且所述上梁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2沿着多跨缆道系统中的主索道8行走,由于主索道8有垂度,如图5所示,如果没有设置定位轮701,现有技术中的车体1移动时会发生倾斜,容易导致悬挂铅鱼10的循环索9与导向轮平面出现夹角,从而出现循环索9跳槽脱离导向轮的情况,导致整个缆道系统不能运行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在导向轮组的循环索9输出侧设置了两个定位轮701,如图4所示,无论出车还是回车,都会有相应的定位轮701实现循环索9定位避免跳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走轮(2)、定位轮(701)和导向轮组,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支座(101)和上梁(102),所述支座(101)呈L型,在所述支座(101)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102),且所述上梁(102)两端分别设有沿着主索道(8)移动的行走轮(2),在所述支座(101)下侧的水平段上设有导向轮组和定位轮(701),循环索(9)依次绕过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各个导向轮后输出,并且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9)输出侧设有两个定位轮(701),循环索(9)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所述两个定位轮(701)之间穿过并与铅鱼(1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行走轮(2)、定位轮(701)和导向轮组,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支座(101)和上梁(102),所述支座(101)呈L型,在所述支座(101)的竖直段上端设有所述上梁(102),且所述上梁(102)两端分别设有沿着主索道(8)移动的行走轮(2),在所述支座(101)下侧的水平段上设有导向轮组和定位轮(701),循环索(9)依次绕过所述导向轮组内的各个导向轮后输出,并且在所述导向轮组的循环索(9)输出侧设有两个定位轮(701),循环索(9)由导向轮组输出后经由所述两个定位轮(701)之间穿过并与铅鱼(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式铅鱼缆道行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三个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3)设置于所述支座(101)水平段的端部上侧,第二导向轮(4)和第三导向轮(5)设置于所述支座(101)的水平段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军孙伯才郭浩刘洋王安琪赵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朝阳水文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