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66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聚氨酯保温层、外护套和若干连接支架,所述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填充于内管和外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聚氨酯保温层的连接强度和位置稳定性得到提升,解决了聚氨酯保温层在保温管内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聚氨酯保温层的使用效果,延长了聚氨酯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
本技术属于保温管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保温层、外护套和连接支架,其中保温层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比较常用的是聚氨酯保温层,聚氨酯保温层的形成是将聚氨酯注入填充到内管和外管之间,再经过冷却工艺后形成聚氨酯保温层,这种复合直埋保温管存在的缺陷是聚氨酯保温层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时间长了聚氨酯保温层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等情况,导致聚氨酯保温层和内管和外管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样外界空气和雨水可能进入到聚氨酯保温层,破坏聚氨酯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聚氨酯保温层、外护套和若干连接支架,所述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填充于内管和外管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两边均朝着中间逐渐下凹,这样使得连接支架的两端能够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在保证连接强度情况下,减少了聚氨酯在填充时和连接支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连接支架对于聚氨酯的流动阻碍,从而提升了聚氨酯的填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两边均为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轮模数相同,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基本保持对称,保证了保温管结构的良好美观度。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为:通过在内管和外管上分别增设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得最后成型的聚氨酯保温层的两面能够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实现卡配,不但增加了聚氨酯保温层的接触面积,而且提高了聚氨酯保温层的连接强度和位置稳定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聚氨酯保温层的连接强度和位置稳定性得到提升,解决了聚氨酯保温层在保温管内容易出现松动、移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聚氨酯保温层的使用效果,延长了聚氨酯保温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1、外管2、聚氨酯保温层4、外护套3和若干连接支架7,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齿轮模数相同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5,聚氨酯保温层4填充于内管1和外管2之间,连接支架7的两边均为内弧形结构,连接支架7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5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复合直埋保温管的制作过程为:首先将内管1和外管2通过连接支架7进行连接,然后向内管1和外管2之间注入高温的聚氨酯,待聚氨酯充满后,经过冷却工艺后形成聚氨酯保温层4,最后套上外护套3形成复合直埋保温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聚氨酯保温层、外护套和若干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填充于内管和外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聚氨酯保温层、外护套和若干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填充于内管和外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复合直埋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梁启超徐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润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