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64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5
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包括受话器,受话器包括振膜,振膜的至少一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两沟槽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将振膜表面分成四块共振区;振膜于设有两沟槽的同侧表面中央还设有音梁组件,包括多根条状音梁构件,条状音梁构件成对设置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两侧;两沟槽分别在振膜的表面形成音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受话器的振膜由以往的自由振动模式改变为现在的规范振动模式,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受话器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提高了各频段声音的保真度,减少了噪音干扰,放大了真实人声,具有环境音还原度高的特点,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听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所述助听器包括盒式、耳背式、耳内式等。
技术介绍
助听器属于小型扩音器,对于听障者来说可将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听障者的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通常,助听器的结构组成包括麦克风1、放大器2、受话器3(亦称接收器)、音量调节器4、电源5以及壳体6(见图1)。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声音的信号经过麦克风1收集,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2将电信号进行放大,最后再将放大之后的电信号通过受话器3转化成原声信号传递到人的耳朵里。如图2~5所示,现有的受话器3结构组成包括振膜7,以及用于驱动振膜7振动的线圈8和磁铁9。其中,振膜7作为振动发声的结构,其作用尤为重要,其结构亦可如图6、7所示。受话器3在工作时,由放大器2输出大小不等的电流通过频率波转化成声波,通过功率的推动而提高其输出的能量,在磁场的作用下使线圈8振动,同时作用杆10连接在振膜7上并带动振膜7振动,再由振膜7的振动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麦克风、放大器以及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包括振膜(11),以及用于驱动振膜(11)振动的线圈和磁铁;/n所述振膜(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12)和第二沟槽(13),第一沟槽(12)与第二沟槽(13)在振膜(11)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11)的中心,进而将振膜(11)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14);/n所述振膜(11)于设有第一沟槽(5)和第二沟槽(6)的同侧表面中央还设有音梁组件(15),所述音梁组件(15)包括多根条状音梁构件(15a),所述条状音梁构件(15a)成对设置于第一沟槽(12)的两侧以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麦克风、放大器以及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包括振膜(11),以及用于驱动振膜(11)振动的线圈和磁铁;
所述振膜(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沟槽(12)和第二沟槽(13),第一沟槽(12)与第二沟槽(13)在振膜(11)的表面上呈十字交叉且相互贯通,交叉点位于振膜(11)的中心,进而将振膜(11)的表面等分成四块共振区(14);
所述振膜(11)于设有第一沟槽(5)和第二沟槽(6)的同侧表面中央还设有音梁组件(15),所述音梁组件(15)包括多根条状音梁构件(15a),所述条状音梁构件(15a)成对设置于第一沟槽(12)的两侧以及第二沟槽(13)的两侧;
所述第一沟槽(12)与所述第二沟槽(13)分别在振膜(11)的表面上形成音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条状音梁构件(15a)之间设有连接梁(15b),所述连接梁(15b)横跨于所述第一沟槽(12)、所述第二沟槽(13)的上方,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