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及定位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学者已经在汽车防盗、电动车防盗和家庭防盗等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但是在为涉密或贵重物品防盗领域,可借鉴的方案却寥寥无几。现有相关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1)系统多采用单一的远程通信方式,若处于基站覆盖不到的区域,系统将无法传输定位信息至服务器;(2)多数定位方案仅采用GPS定位,在诸如室内和地下车库等GPS信号微弱的环境中往往无法正常工作;(3)数据未以密文的方式传输至服务器,容易遭受窃听截获,从而带来安全隐患;(4)超距报警方面,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噪声干扰,从而影响到测距精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涉密或贵重物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模定位、双模远程通信、数据加密、超距报警等多种功能,且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和安全性的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受控终端和手持监控器;/n所述受控终端,用于提供物品存储空间,还用于实时监测自身的状态信息,并将该信息实时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定位、报警信息;/n所述手持监控器,用于与受控终端进行近程通信,控制受控终端工作并监控受控终端的状态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受控终端和手持监控器;
所述受控终端,用于提供物品存储空间,还用于实时监测自身的状态信息,并将该信息实时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定位、报警信息;
所述手持监控器,用于与受控终端进行近程通信,控制受控终端工作并监控受控终端的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终端包括受控箱、第一主控模块、远程通信模块、卫星定位模块、第一近程通信模块、报警触发及响应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受控箱,用于提供物品存储空间;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用于协调其他各个模块运作;
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受控终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的实时通信;
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受控终端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近程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手持监控器与受控终端的实时通信;
所述报警触发及响应模块,用于触发报警机制进行报警;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其他模块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监控器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近程通信模块和操控及显示模块;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用于协调其他各个模块运作;
所述第二近程通信模块,用于协同第一近程通信模块实现受控终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的实时通信;
所述操控及显示模块,用于控制受控终端工作,包括开关机、开关受控箱,还用于显示受控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定位信息、电量信息以及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
供电单元,用于为其他模块供电;
充电管理单元,用于为所述供电单元充电;
所述报警触发及响应模块,包括:
低电报警单元,用于实时监测供电单元的电量信息,在电量低于预设报警阈值时进行低电量报警;
超距报警单元,用于实时监测受控终端与手持监控器之间的距离信息,在该距离信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进行超距报警;
非法开箱报警单元,用于实时监测受控箱开关箱状态,以及受控终端与手持监控器之间的距离信息,若检测到受控箱处于开箱状态时所述距离信息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进行非法开箱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主控芯片采用STM32单片机,所述操控及显示模块控制受控终端开关机的电路包括系统启动按钮(J4)、开机按钮(J5)、第十二三极管(U12)、第十四三极管(U14)、第三二极管(D3)、第三稳压二极管(T3)、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和第四十八电阻(R48);所述系统启动按钮(J4)的引脚1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相连,系统启动按钮(J4)的引脚2与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第三十五电容(C35)的一端、第三稳压二极管(T3)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第三十五电容(C35)的另一端、第三稳压二极管(T3)的正极均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开机按钮(J5)的引脚2、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第十四三极管(U14)的集电极相连,第四十五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3.3V电压;开机按钮(J5)的引脚1与第十二三极管(U12)的基极、第四十电阻(R40)的一端相连;第十二三极管(U12)的发射极、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三极管(U12)的集电极与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STM32单片机引脚Power_Con相连;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单元相连;第十四三极管(U14)的基极与第四十六电阻(R46)的一端相连,第四十六电阻(R46)的另一端与第四十八电阻(R48)的一端、STM32单片机引脚ShutDown相连;第四十八电阻(R48)的另一端、第十四三极管(U14)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供电单元的电路包括IRF7416芯片(U11)、LP38502芯片(U10)、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三十电阻(R30)、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四十六电容(C46)、第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IRF7416芯片(U11)的引脚G与STM32单片机的引脚Power_Con相连,IRF7416芯片(U11)的三个引脚S与充电管理单元、LP38502芯片(U10)的EN2引脚相连;IRF7416芯片(U11)的四个引脚D与第四十五电容(C45)的一端、LP38502芯片(U10)的引脚IN3、引脚IN4相连;LP38502芯片(U10)的引脚OUT5、引脚OUT6、引脚OUT7与第三十电阻(R30)、第四十六电容(C46)的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与LP38502芯片(U10)的引脚ADJ、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相连;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四十五电容(C45)、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四十六电容(C46)、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LP38502芯片(U10)的引脚GND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模块采用GPRS和NB-IoT双模通信技术,通过与第一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串口连接以进行数据传送;
所述卫星定位模块采用GNSS和LBS双模定位技术;
所述第一近程通信模块、第二近程通信模块均采用ZigBee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受控箱定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PRS通信的电路包括SIM800C芯片(U26)、SIM-Bas-8P第三卡座(B3)、第七十二电阻(R72)、第七十四电阻(R74)、第七十六电阻(R76)、第七十七电阻(R77)、第七十八电阻(R78)、第一百电阻(R100)、第五十七电容(C57)、第五十八电容(C58)、第五十九电容(C59)、第六十电容(C60)、第六十四电容(C64)、第六十五电容(C65)、第六十六电容(C66)、第六十七电容(C67)、第二稳压二极管(T2)、第八天线(Y8);所述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1与STM32单片机引脚2G_TXD相连;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2与第七十二电阻(R72)、第七十四电阻(R74)的一端相连,第七十二电阻(R72)的另一端与STM32单片机引脚2G_RXD相连,第七十四电阻(R74)的另一端接地;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8、引脚13、引脚19、引脚21、引脚27、引脚30、引脚31、引脚33、引脚36、引脚37均接地;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15与第七十六电阻(R76)、第六十六电容(C66)的一端相连,第七十六电阻(R76)的另一端与SIM-Bas-8P第三卡座(B3)的DATA引脚相连;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16与第七十七电阻(R77)、第六十五电容(C65)的一端相连,第七十七电阻(R77)的另一端与SIM-Bas-8P第三卡座(B3)的CLK引脚相连;SIM800C芯片(U26)的引脚17与第七十八电阻(R78)、第六十四电容(C64)的一端相连,第七十八电阻(R78)的另一端与SIM-Bas-8P第三卡座(B3)的RST引脚相连;SIM800C芯片(U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颖,胡乙丹,王怡,吕明,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