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25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板、滚轮连接板、滚轮、第二固定板、减震底座、卡槽、减震弹簧、转杆、连接杆、螺杆、轴承和固定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杆通过转杆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呈转动式连接,便于在移动该装置时将连接杆进行收束,减震底座通过减震弹簧与固定底座呈弹性连接,且减震弹簧设置有五个,通过减震缓冲保护结构,滚轮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万向转轴,且固定底座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将该装置向各个方向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模结构,具体为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属于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亟需发展绿色节能型建材就够,该主题已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此外,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现场施工工人成本高,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现场施工量,大幅提高建造效率,契合节能环保的发展主题,装配式建筑在使用时,需要结构支撑。因此,则需要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支模结构,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支模结构,然而现有的支模结构大多都不设有减震缓冲的装置,不能够很好的保护结构,其二、现有的支模结构的底部没有设置滚轮,而支模结构的整体重量较大,不便于移动,其三、现有的支模结构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固定板(2)、滚轮连接板(3)、滚轮(4)、第二固定板(5)、减震底座(6)、卡槽(7)、减震弹簧(8)、转杆(9)、连接杆(10)、螺杆(11)、轴承(12)和固定脚(13);所述固定底座(1)与减震底座(6)共同构成该支模结构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2)水平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板(3)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4)连接在滚轮连接板(3)上,所述第二固定板(5)水平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顶端,所述减震底座(6)通过减震弹簧(8)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内部空腔中且位于固定底座(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板间现浇节点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固定板(2)、滚轮连接板(3)、滚轮(4)、第二固定板(5)、减震底座(6)、卡槽(7)、减震弹簧(8)、转杆(9)、连接杆(10)、螺杆(11)、轴承(12)和固定脚(13);所述固定底座(1)与减震底座(6)共同构成该支模结构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2)水平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板(3)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4)连接在滚轮连接板(3)上,所述第二固定板(5)水平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顶端,所述减震底座(6)通过减震弹簧(8)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内部空腔中且位于固定底座(1)的上方,所述减震弹簧(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底座(1)的底板以及减震底座(6)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转杆(9)竖直卡接在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5)之间空隙中心处,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水平焊接固定在转杆(9)上,所述螺杆(11)旋拧连接在连接杆(10)的顶端,所述固定脚(13)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锋柴成源武秀芹陈晓波徐革叶宁静姜静黄建刚黄民擎鄢海成赵英财杨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