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与装饰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挂件与墙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挂件钩挂在所述第二挂件上,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从而将装饰板安装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上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可在所述活动间隙内分离,分离之后通过磁吸力恢复贴合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饰幕墙,为装饰板设计有活动余量,使用安全、在较强振动发生的时候装饰板可以伸缩后再还原,不破坏装饰幕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装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
技术介绍
干挂石材是装修装饰领域常见的施工方式,现在建筑施工单位经常固定石材板的结构是:首先在墙体上固定主龙骨、次龙骨,再用干挂构件固定石材板。其缺点是结构复杂、浪费钢材,安装费工、费料比较繁琐,材料费和人工费比较昂贵,在较强振动发生时,例如地震发生的时候没有弹性和活动余量,容易使整个石材幕墙变形、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图1、图2、图3中所示,墙体1上竖向固定的为主龙骨2,在主龙骨2上横向固定的为次龙骨3,在次龙骨3上固定固定构件4,然后通过固定构件4固定装饰板10,装饰板10通常为石材板。固定构件4的前端设置有上翘钢板5和向下翘钢板6,中部设置有连接孔7,通过螺钉8、螺母9将固定构件4与次龙骨3连接固定,再利用向上翘钢板5和向下翘钢板6把装饰板10固定起来。这样就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如果利用向上翘钢板5和向下翘钢板6卡住石材板边上的凹槽,在遇到地震的时候,由于石材板是刚性构件,石材壁被切了凹槽后,变得更薄,很容易损坏石材幕墙。而且主龙骨2和次龙骨3的用钢量非常大,安装比较繁琐,费工、费时、费料,人工费比较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为装饰板设计有活动余量,使用安全、在较强振动发生的时候装饰板可以伸缩后再还原,不破坏装饰幕墙。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与装饰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挂件与墙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挂件钩挂在所述第二挂件上,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从而将装饰板安装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上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可在所述活动间隙内分离,分离之后通过磁吸力恢复贴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件呈H型,所述第二挂件呈Z型,所述第二挂件的上端进入所述第一挂件的下部凹槽之中,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或者,所述第一挂件呈倒置Z型,所述第二挂件呈倒置H型,所述第一挂件的下端进入所述第二挂件的上部凹槽之中,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件包括第一竖向连接板、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二竖向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的左端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挂件包括第一竖向连接板、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二竖向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的右端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挂件上贴附有隔磁贴片,阻止所述第一挂件与所述第二挂件被反向的磁性吸附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件与所述第二挂件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磁性吸附平面。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膨胀锚栓和第二膨胀锚栓,所述第一膨胀锚栓安装固定在所述装饰板上,与所述第一挂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膨胀锚栓安装固定在所述墙体上,与所述第二挂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件和/或第二挂件为磁性钢板;所述装饰板为石材板、水泥板、玻璃板、木板或塑料板。进一步地,每块所述装饰板设置有四组以上的所述第一挂件,所述第一挂件分布在所述装饰板的四个角上,所述墙体上对应设置有四组以上的所述第二挂件。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板的背面设置有钻孔安装所述第一膨胀锚栓,所述墙体的外立面设置有钻孔安装所述第二膨胀锚栓。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牢固耐用、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外形流畅美观、使用安全、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伸缩后再还原,不破坏装饰幕墙,适用范围比较广。本技术需要操作人员少,易于拆卸组装,省时、省力、省钱,有效降低了制造和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干挂装饰板结构的龙骨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干挂装饰板结构的固定构件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干挂装饰板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干挂装饰板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第一挂件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第一挂件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第二挂件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第二挂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主龙骨;3、次龙骨;4、固定构件;5、上翘钢板;6、下翘钢板;7、连接孔;8、螺栓;9、螺母;10、装饰板;11、第一膨胀螺栓;12、第一挂件;12-1、连接孔;12-2、第一竖向连接板;12-3、第一水平连接板;12-4、第二竖向连接板;12-5、第二水平连接板;13、隔磁贴片;14、第二挂件;14-1、连接孔;14-2、第一竖向连接板;14-3、第一水平连接板;14-4、第二竖向连接板;14-5、第二水平连接板;15、第二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4、图5、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该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包括第一挂件12和第二挂件14,第一挂件12与装饰板10连接固定,第二挂件14与墙体1连接固定,第一挂件12钩挂在第二挂件14上,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从而将装饰板10安装在墙体1上,第一挂件12或第二挂件14上设置有活动间隙,第一挂件12与第二挂件14可在活动间隙内分离,分离之后通过磁吸力恢复贴合状态。不发生较强振动时,由于磁吸力的作用,装饰板10在墙体1上保持固定不动,不影响装饰效果。当发生较强振动时,例如地震发生时,第一挂件12可以前后移动,等地震力消失后,第一挂件12和第二挂件14再通过相吸的磁力,恢复到原位,从而不至于破坏装饰幕墙。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件12呈H型,第二挂件14呈Z型,第二挂件14的上端进入第一挂件12的下部凹槽之中,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如图6所示,第一挂件12包括第一竖向连接板12-2、第一水平连接板12-3、第二竖向连接板12-4和第二水平连接板12-5,第一竖向连接板12-2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12-1,第一水平连接板12-3的左端与第一竖向连接板12-2垂直连接,第一水平连接板12-3的右端与第二竖向连接板12-4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二竖向连接板12-4的下端与第二水平连接板12-5的左端垂直连接。第一水平连接板12-3的左端与第一竖向连接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与装饰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挂件与墙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挂件钩挂在所述第二挂件上,并且磁性吸附保持贴合,从而将装饰板安装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上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可在所述活动间隙内分离,分离之后通过磁吸力恢复贴合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与装饰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挂件与墙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挂件钩挂在所述第二挂件上,并且磁性吸附保持贴合,从而将装饰板安装在所述墙体上,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上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可在所述活动间隙内分离,分离之后通过磁吸力恢复贴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件呈H型,所述第二挂件呈Z型,所述第二挂件的上端进入所述第一挂件的下部凹槽之中,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
或者,所述第一挂件呈倒置Z型,所述第二挂件呈倒置H型,所述第一挂件的下端进入所述第二挂件的上部凹槽之中,并且磁性吸附保持钩挂处为贴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件包括第一竖向连接板、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二竖向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的左端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型干挂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件包括第一竖向连接板、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二竖向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栋,倪日新,于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