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音幕墙,应用在幕墙结构领域,其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位于内板远离所安装建筑的一侧,所述内板和外板的周向各个侧壁上共同连接有若干侧板,所述内板和外板分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设置内板外板,并将内板外板分隔设置,从而当空气中的噪声向建筑方向传播时,需要经过三次跨介质传播的衰减,使幕墙具有优良的隔空气声的能力,适用于噪声较大的公共设施周边建筑的隔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幕墙
本技术涉及幕墙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音幕墙。
技术介绍
幕墙是利用各种强劲、轻盈、美观的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砖石或窗墙结合的外墙工法,是包围在主结构的外围而使整栋建筑达到美观,使用功能健全而又安全的外墙工法。我国对于住宅、办公、医院、教学建筑都有自己的隔声要求,建筑幕墙的建设不仅仅处于建筑整体的美感的需要,同时建筑幕墙需要能够有效的隔绝外界的噪音,从而确保建筑内部的安静。隔音方式有隔空气声与振动声的区别。空气声隔音,即阻隔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振动声隔音即阻隔的是在刚性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房屋)中传播的声音。声音是一种波状能量,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当声音跨介质传播时,两种介质的密度相差越大,声能的损耗越大。公开号为CN2094293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隔音幕墙结构。包括第一幕墙本体和第二幕墙本体,所述第一幕墙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幕墙本体正上方,所述第一幕墙本体和所述第二幕墙本体之间固定安装有隔音层,所述第一幕墙本体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层,安装层上表面粘接有防护膜层,所述隔音层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幕墙本体下表面的第一隔音板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二幕墙本体上表面的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隔音板上表面均粘接有隔音毡,两个所述隔音毡之间填充有隔音棉。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隔音幕墙结构通过设置隔音层和隔音棉进行隔音,具有一定的震动声隔音效果,然而其空气声隔音效果较弱,当建筑距离马路、铁路等外界噪声音量大的设施很近时,上述幕墙的隔音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其内部的隔音棉和隔音毡受潮后,其密度变大并贴合在相邻物体表面上,导致幕墙的隔空气声的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隔空气声性能的隔音幕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隔音幕墙,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位于内板远离所安装建筑的一侧,所述内板和外板的周向各个侧壁上共同连接有若干侧板,所述内板和外板分离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板和外板,并在内外板之间留有空腔,当噪声向建筑方向传播时,内板和外板均与空气有很大的密度差,噪声传导至外板时发生第一次衰减,从外板传导至外板与内板之间空隙的空气中时发生第二次衰减,从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空气中传导至内板上时发生第三次衰减,因而幕墙具有优良空气声隔音的性能,适用于噪音较大的设置周边建筑的隔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板和外板相对的一侧均粘接有高分子阻尼板,两所述高分子阻尼板分离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板和内板上共同粘接高分子阻尼板,高分子阻尼板可有效的吸收内板和外板上的震动,减少振动幅度,从而对声波的能量进行吸收,进一步提升了隔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与所述内板连接的高分子阻尼板朝向外板的一侧粘贴有吸音棉,与所述外板相连接的高分子阻尼板与吸音棉分离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音棉,当噪声经过隔音幕墙内部时,由隔音幕墙将声波进行吸收,从而减少噪声在刚性构件内的传播,提升了木枪本体对振动声隔音的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外板和内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柱端部相适配的连接槽,若干所述支撑柱分别与相应的连接槽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包括中间柱和位于中间柱两端并与中间柱固定连接的连接柱,所述中间柱与连接柱使用不同的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柱增加了幕墙本体的承压能力,并使外板和内板进行相对定位,减少外板和内板相对窜动造成幕墙变形的可能性,提升了幕墙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支撑柱分成三段的三段式的设置,使声波在沿支撑柱向建筑方向传播时发生两次跨介质传播,对噪声进行削弱,减少了支撑柱的设置对幕墙隔音效果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包括中间板和位于中间板朝向内板和外板方向且与中间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内板或外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肋板,进一步增强了幕墙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少幕墙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凹陷变形而对正常的安装和使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同时加强肋板采用三段式的构造,当噪声沿肋板向建筑方向延伸时,使噪声产生多次跨介质传播的衰减,减少了肋板的设置对幕墙隔音能力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侧板围绕内板和外板的周向分布,且各个所述侧板与外板和内板共同围成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内板、外板和侧板围成的空间内抽成负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音幕墙内部设置负压,从而减少了幕墙内部空腔中空气的含量,减慢了长时间使用造成隔音棉和高分子阻尼板在空气中老化的速度,并通过减少幕墙空腔内的空气密度,进一步提升了幕墙的隔音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侧板与内板或外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条,增强了外板、内板与各个侧板之间的密封性,提升了幕墙内部负压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板远离内板的一侧设有耐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耐磨层,减少了外界物体与幕墙发生摩擦,造成幕墙外板磨损或破损的可能性,提升了幕墙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内板外板,并将内板外板分隔设置,从而当空气中的噪声向建筑方向传播时,需要经过三次跨介质传播的衰减,使幕墙具有优良的隔空气声的能力,适用于噪声较大的公共设施周边建筑的隔音;2.通过设置吸音棉对噪音进行有效吸收,减少了声音在幕墙内的震动声传播,进一步提升了幕墙的隔音能力;3.通过设置加强肋板和支撑柱,提升了幕墙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将加强肋板和支撑柱均设置呈三段式,减少了加强肋板和支撑柱对幕墙隔音效果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隔音幕墙内部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隔音幕墙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密封条位置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内板;11、吸音棉;2、外板;3、侧板;4、高分子阻尼板;5、支撑柱;51、连接槽;52、中间柱;53、连接柱;6、加强肋板;61、中间板;62、连接板;7、密封条;8、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隔音幕墙,包括内板1和外板2,安装后外板2位于远离建筑的一侧,内板1位于外板2靠近幕墙的一侧,外板2与内板1之间留有空隙。外板2和内板1的各个周向侧壁上均共同连接有一个侧板3,外板2、内板1和若干侧板3共同围成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外板2和内板1均采用钢材等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增加噪声在幕墙内跨介质传播时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外板2和内板1相对的一侧上均粘合有加布橡胶板材料制成的高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外板(2)位于内板(1)远离所安装建筑的一侧,所述内板(1)和外板(2)的周向各个侧壁上共同连接有若干侧板(3),所述内板(1)和外板(2)分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外板(2)位于内板(1)远离所安装建筑的一侧,所述内板(1)和外板(2)的周向各个侧壁上共同连接有若干侧板(3),所述内板(1)和外板(2)分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和外板(2)相对的一侧均粘接有高分子阻尼板(4),两所述高分子阻尼板(4)分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幕墙,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内板(1)连接的高分子阻尼板(4)朝向外板(2)的一侧粘贴有吸音棉(11),与所述外板(2)相连接的高分子阻尼板(4)与吸音棉(11)分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音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和内板(1)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柱(5),所述外板(2)和内板(1)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柱(5)端部相适配的连接槽(51),若干所述支撑柱(5)分别与相应的连接槽(51)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包括中间柱(52)和位于中间柱(52)两端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文明王国金武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迈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