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音柱双音梁提琴
本专利技术涉及弓弦乐器,特别涉及一种无音柱双音梁提琴。所谓提琴是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低音贝斯)以及儿童小提琴等。
技术介绍
提琴作为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提琴大致可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低音贝斯),这四种乐器同属于提琴系列,在外形、结构和构造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要说起不同点,更是不胜枚举,例如体积大小、弹奏方式等等。提琴通常由共鸣箱(音箱)、琴头、指板、琴弦、琴马、腮托、弦总、弦轴等组成,其中共鸣箱(音箱)是决定提琴音质好坏的重要部件。参见附图1和2所示,典型的提琴共鸣箱由面板1、底板2、侧板3、低音梁4、音柱5组成,其中,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构成共鸣箱的箱壳,低音梁4粘结固定在面板1内壁,并位于琴马低音脚的位置上,音柱5竖直支撑在面板1与底板2之间,并位于琴马高音脚的位置上。提琴的音域通常为四个半八度,其中,高音区占提琴音域的四分之一,中音区占提琴音域的二分之一,低音区占提琴音域的四分之一。目前提琴由于受到传统低音梁和音柱的限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没有发挥出提琴应有音色效果。具体表现是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提琴共鸣箱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宽频振动,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共鸣和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共鸣箱中影响宽频振动的因素较多,除了面板和底板而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音柱双音梁提琴,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壳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共鸣箱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n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8)和第二沟槽(9),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音柱双音梁提琴,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壳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鸣箱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8)和第二沟槽(9),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内设有两根下音梁(7),下音梁(7)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下音梁(7)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底板(2)的内壁上,两根下音梁(7)的另一侧紧贴相对于面板(1)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下音梁(7)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所述底板(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沟槽(10)和第四沟槽(11),第三沟槽(10)与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四沟槽(11)位于两根下音梁(7)之间的位置,第四沟槽(11)的长度方向与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三沟槽(10)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下音梁(7),并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沟槽(8)与上音梁(6)交叉的位置上均设置有支柱(16),该支柱(16)的一端顶在第一沟槽(8)的沟底,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