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像素电路中,一般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这个薄膜晶体管称为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这是因为饱和状态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的驱动电流对源漏电压的敏感度较线性状态下的驱动晶体管低,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提供更为稳定的驱动电流。图1为现有的最基础的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由两个晶体管T11和T12,以及一个电容C11构成。当Sn信号控制晶体管T12导通时,数据信号data写入至N1节点,给电容C11充电,同时使驱动晶体管T11开启,T11产生的驱动电流使在第一电源ELVDD和第二电源ELVSS之间的发光二极管EL11发光。驱动电流的大小与T11的阈值电压有关。然而,由于阈值漂移现象的存在,使得驱动晶体管T11的阈值电压并不稳定,进而造成了驱动电流的漂移,使发光二级管的亮度不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人员研究了一系列可以消除驱动晶体管阈值漂移影响的电路,称为阈值补偿电路。图2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n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补偿单元共用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补偿单元共用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外接发光单元,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极板电连接至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电容器的第二极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
初始化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外接第二扫描信号、第三扫描信号、初始化信号及发光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初始化单元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第二节点,以及,在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发光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初始化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所述初始化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七晶体管均为双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耦合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