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01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流域污染物拦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经过在河岸左侧顶部设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中心设有轴承,固定底座左侧设有输出端竖直向上电机b,固定底座右侧设有输出端沿河水流动方向电机a,轴承内插入有旋转轴,旋转轴上一体成型设有从动齿轮;电机b输出端上设有与从动齿轮相匹配啮合的主动齿轮a;旋转轴的顶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旋转臂,旋转臂垂直旋转轴,旋转臂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竖直向下的旋转柱;在河岸右侧设滑动柱和螺杆,采用固定板连接固定,滑动柱与旋转柱间设拦截网和连接杆,增强稳定性,实现漂浮物、堆积物拦截,还经旋转臂将拦截网拦截的漂浮物、堆积物旋转推移到岸边,提高打捞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流域污染物拦截设备
,尤其是一种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流域在环境平衡逐渐破坏下,其河道流域自我净化能力越来越弱,致使河道内部垃圾堆存越来越多,河道发臭、生长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极大程度影响了城市美观。因此,需要对河道内漂浮物、内部堆存的垃圾进行打捞清理,但河道流域的水处于长期流动状态,使得人工打捞漂浮物、内部堆存垃圾的难度较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为此,有研究者就河道流域上的污染物以及漂浮物的打捞设备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822042866.5的河道生态修复打捞装置,采用河道顶部左侧固定连接电机,电机输出端设齿轮,齿轮经过与齿条啮合,齿条底部连接滤网,滤网右侧连接滑动块,置于滑动柱内,实现滤网在河道内上下移动,实现机械化打捞,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数。但是,该装置架设在河道两岸,并将滤网横跨河道设在河道内,使得在打捞其污染物、堆积物或者漂浮物之后,其向岸边收集的难度依然较大,依然需要人工对河道中心的漂浮物、堆积物打捞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于河岸(1)左侧顶部的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中心设有轴承(26),固定底座(2)左侧设有输出端竖直向上的电机b(4),固定底座(2)右侧设有输出端沿河水流动方向的电机a(3);轴承(26)内插入有旋转轴(25),旋转轴(25)上一体成型设有从动齿轮(5);电机b(4)输出端上设有与从动齿轮(5)相匹配啮合的主动齿轮a(28);旋转轴(25)的顶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旋转臂(6),旋转臂(6)垂直旋转轴(25),旋转臂(6)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竖直向下的旋转柱(8),旋转柱(8)设有安装槽(17),安装槽(17)内设有齿带(7),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流域面源污染物拦截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于河岸(1)左侧顶部的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中心设有轴承(26),固定底座(2)左侧设有输出端竖直向上的电机b(4),固定底座(2)右侧设有输出端沿河水流动方向的电机a(3);轴承(26)内插入有旋转轴(25),旋转轴(25)上一体成型设有从动齿轮(5);电机b(4)输出端上设有与从动齿轮(5)相匹配啮合的主动齿轮a(28);旋转轴(25)的顶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旋转臂(6),旋转臂(6)垂直旋转轴(25),旋转臂(6)另一端一体成型设有竖直向下的旋转柱(8),旋转柱(8)设有安装槽(17),安装槽(17)内设有齿带(7),且齿带(7)能够在安装槽(17)内自由上下滑动;电机a(3)输出端设有与齿带(7)相匹配的主动齿轮b(27),且主动齿轮b(27)能够将齿带(7)向上拉起或者向下放下;在河岸(1)右侧顶部一体成型设有螺杆,螺杆上套设有固定板(12);沿着河岸(1)右侧竖直向下设有滑动柱(11),滑动柱(11)内设有滑槽(20),滑动柱(11)顶部设有套柱(29),套柱(29)顶部可拆卸设有端板(21);固定板(12)上设有套孔(22),套孔(22)能够套入套柱(29)内,且经端板(21)固定;所述滑动柱(11)和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玉张雅京山丹于洋李冬魏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