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97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包括底撑板、稳固防偏结构和交通数据采集结构,底撑板的壁体中部为锥形开口结构,底撑板的上壁中部设有安装内螺纹管,安装内螺纹管与底撑板的壁体中部锥形开口对应吻合设置,安装内螺纹管与交通锥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交通锥的外表面上端涂有反光条,交通锥的底面为锥形凹槽结构,稳固防偏结构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内部锥形凹槽中,交通数据采集结构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上端,该多功能交通锥,便于安装拆卸,为锥体提供稳定的底部支撑,满足了使用需求,实时监视区域路段的交通视频、车流量和车噪的信息,实现远程数据共享,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交通锥体的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交通锥
本技术涉及交通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交通锥。
技术介绍
交通锥,又称锥形路标、锥形筒、红帽子、方尖碑,是一种道路交通隔离警戒设施,一般用于进行工程、发生事故时提醒用路人,以保证工程人员及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又或者于交通改道、人流和车群之分隔或汇合使用,但在其他情况下,日常的交通分隔、汇流则会使用可携带性较低的“永久性”道路标示/标识,但传统的交通锥存在诸多不足,不便于安装拆卸,锥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佳,不能够为锥体提供稳定的底部支撑,无法避免风吹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锥体肆意侧倒情况的发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不能够实时监视区域路段的交通视频、车流量和车噪的信息,监测数据不能够实现远程数据共享,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够提供交通导向链,无法满足交通锥体的多种使用需求,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多功能交通锥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交通锥,便于安装拆卸,为锥体提供稳定的底部支撑,满足了使用需求,实时监视区域路段的交通视频、车流量和车噪的信息,实现远程数据共享,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交通锥体的多种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包括底撑板、稳固防偏结构和交通数据采集结构;底撑板:所述底撑板的壁体中部为锥形开口结构,底撑板的上壁中部设有安装内螺纹管,安装内螺纹管与底撑板的壁体中部锥形开口对应吻合设置,安装内螺纹管与交通锥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交通锥的外表面上端涂有反光条,交通锥的底面为锥形凹槽结构;稳固防偏结构:所述稳固防偏结构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内部锥形凹槽中;交通数据采集结构:所述交通数据采集结构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上端;其中:还包括控制箱、蓄电池、PLC控制器和GPRS数据传输器,所述控制箱设置于底撑板的上壁面上,蓄电池、PLC控制器和GPRS数据传输器分别设置于控制箱的内部,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GPRS数据传输器与PLC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便于安装拆卸,锥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为锥体提供稳定的底部支撑,避免风吹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锥体肆意侧倒情况的发生,满足了使用需求,实时监视区域路段的交通视频、车流量和车噪的信息,并在无线网络的支撑下实现远程数据共享,结构设计合理,提供了交通导向链,满足了交通锥体的多种使用需求。进一步的,所述稳固防偏结构包括内撑架、圆片、螺柱、内螺纹筒和防偏锥台块,所述内撑架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内部锥形凹槽中,圆片设置于内撑架竖向板体的底端,螺柱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圆片的底端转动连接,内螺纹筒与螺柱螺纹连接,内螺纹筒的底端与防偏锥台块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防偏锥台块的底面与底撑板的底面持平,提供稳定底部支撑。进一步的,所述交通数据采集结构包括内螺纹连接块、全景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所述内螺纹连接块与交通锥的顶端对应螺纹连接,全景摄像头设置于内螺纹连接块的上端面上,雷达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交通锥的外表面上端,全景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的输出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提供路况信息实时监测。进一步的,还包括闪烁警示器,所述闪烁警示器设置于内螺纹连接块的外侧壁上,闪烁警示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提供闪烁警示。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挂环和稳固吸盘,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对应设置于交通锥的外表面底端,挂环设置于交通锥的外表面上端,底撑板的底面边缘处对称设有安装槽,稳固吸盘对应吻合设置于底撑板的底面安装槽内,太阳能发电板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便于锥体间彼此连接与稳定摆放,提供太阳能发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多功能交通锥,具有以下好处:1、将安装内螺纹管与交通锥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实现对交通锥的快速安装,交通锥提供辅助反光交通车辆限制的作用,由于螺柱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圆片的底端转动连接,旋动螺柱与内螺纹筒螺纹连接,实现对防偏锥台块的快速安装,此时防偏锥台块的底面与底撑板的底面持平,并在稳固吸盘的作用下,实现对底撑板、交通锥及上方结构的稳定支撑,内撑架保证了锥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满足了使用需求,为锥体提供稳定的底部支撑,避免风吹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锥体肆意侧倒情况的发生。2、除了提供交通限制导向作用,将内螺纹连接块与交通锥的顶端对应螺纹连接,通过全景摄像头实时监视路段交通信息,雷达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对路段车流量和车噪的实时采集,并在无线网络的支撑下,通过PLC控制器整合调控,将视频数据通过PLC控制器远程传输至管理端,实现路况信息的实时准确采集,并能够远程数据共享。3、通过PLC控制器调控,闪烁警示器闪烁,为人员在夜晚视线环境不佳情况的导向提醒,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于蓄电池,可通过外部连接链通过彼此的挂环将锥体连接,结构设计合理,提供交通导向链,满足了交通锥体的多种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撑板、2安装内螺纹管、3交通锥、4稳固防偏结构、41内撑架、42圆片、43螺柱、44内螺纹筒、45防偏锥台块、5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1内螺纹连接块、52全景摄像头、53雷达传感器、54声音传感器、6控制箱、7蓄电池、8PLC控制器、9GPRS数据传输器、10太阳能发电板、11闪烁警示器、12挂环、13稳固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包括底撑板1、稳固防偏结构4和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底撑板1:底撑板1提供支撑及安装场所,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为锥形开口结构,底撑板1的上壁中部设有安装内螺纹管2,安装内螺纹管2与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锥形开口对应吻合设置,安装内螺纹管2与交通锥3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交通锥3的外表面上端涂有反光条,交通锥3的底面为锥形凹槽结构,将安装内螺纹管2与交通锥3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实现对交通锥3的快速安装,交通锥3提供辅助反光交通车辆限制的作用;稳固防偏结构4:稳固防偏结构4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内部锥形凹槽中,稳固防偏结构4包括内撑架41、圆片42、螺柱43、内螺纹筒44和防偏锥台块45,内撑架41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内部锥形凹槽中,圆片42设置于内撑架41竖向板体的底端,螺柱4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圆片42的底端转动连接,内螺纹筒44与螺柱43螺纹连接,内螺纹筒44的底端与防偏锥台块45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防偏锥台块45的底面与底撑板1的底面持平,由于螺柱4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圆片42的底端转动连接,旋动螺柱43与内螺纹筒44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撑板(1)、稳固防偏结构(4)和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n底撑板(1):所述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为锥形开口结构,底撑板(1)的上壁中部设有安装内螺纹管(2),安装内螺纹管(2)与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锥形开口对应吻合设置,安装内螺纹管(2)与交通锥(3)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交通锥(3)的外表面上端涂有反光条,交通锥(3)的底面为锥形凹槽结构;/n稳固防偏结构(4):所述稳固防偏结构(4)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内部锥形凹槽中;/n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所述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上端;/n其中:还包括控制箱(6)、蓄电池(7)、PLC控制器(8)和GPRS数据传输器(9),所述控制箱(6)设置于底撑板(1)的上壁面上,蓄电池(7)、PLC控制器(8)和GPRS数据传输器(9)分别设置于控制箱(6)的内部,蓄电池(7)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8)的输入端,GPRS数据传输器(9)与PLC控制器(8)双向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撑板(1)、稳固防偏结构(4)和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
底撑板(1):所述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为锥形开口结构,底撑板(1)的上壁中部设有安装内螺纹管(2),安装内螺纹管(2)与底撑板(1)的壁体中部锥形开口对应吻合设置,安装内螺纹管(2)与交通锥(3)的底端对应螺纹连接,交通锥(3)的外表面上端涂有反光条,交通锥(3)的底面为锥形凹槽结构;
稳固防偏结构(4):所述稳固防偏结构(4)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内部锥形凹槽中;
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所述交通数据采集结构(5)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上端;
其中:还包括控制箱(6)、蓄电池(7)、PLC控制器(8)和GPRS数据传输器(9),所述控制箱(6)设置于底撑板(1)的上壁面上,蓄电池(7)、PLC控制器(8)和GPRS数据传输器(9)分别设置于控制箱(6)的内部,蓄电池(7)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8)的输入端,GPRS数据传输器(9)与PLC控制器(8)双向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交通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防偏结构(4)包括内撑架(41)、圆片(42)、螺柱(43)、内螺纹筒(44)和防偏锥台块(45),所述内撑架(41)对应设置于交通锥(3)的内部锥形凹槽中,圆片(42)设置于内撑架(41)竖向板体的底端,螺柱(4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圆片(42)的底端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万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讯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