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957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骑挂式支架、设置在骑挂式支架顶部的第一拼装横梁、滑动支座、设置在第一拼装横梁上的横向顶推装置、位于滑动支座的上方的夹具,以及设置在第一拼装横梁上并与夹具连接的纠偏装置;骑挂式支架用于放置在盖梁的端部;横向顶推装置用于驱动滑动支座沿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夹具用于夹持简支梁的中部和/或上部;纠偏装置用于调整并固定简支梁与盖梁之间的垂直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减少了桥梁造价,降低了设备购置费和周转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
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简支梁在高墩处完成先简支后连续施工,临时支撑设置若采用钢管立柱,则需要使用大量钢管,所需费用较高。垫石距离盖梁边缘短,盖梁端部混凝土需要整体现浇,结构稳定性较差,且架梁设备可利用的支撑空间有限,无法使用架桥机架梁。利用三向千斤顶可调整结构横纵向偏移量与垂直度,但造价较高,且后浇段混凝土养护前不能移除三向千斤顶,为保证工期要求需购置多台设备,周转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工艺,需要搭建临时支撑,所需费用高,且利用三向千斤顶可调整结构横纵向偏移量与垂直度,造价较高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包括:骑挂式支架,用于放置在盖梁的端部;第一拼装横梁,设置在所述骑挂式支架的顶部;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支撑简支梁;横向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夹具,位于所述滑动支座的上方,用于夹持所述简支梁的中部和/或上部;以及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并与所述夹具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所述简支梁与所述盖梁之间的垂直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支座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用于配合限定所述简支梁底部与所述滑动支座相对位置的两个第三限位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简支梁靠近所述盖梁中心线的一端端面抵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夹具包括相互平行、用于相互配合夹持所述简支梁的两个夹板,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夹板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纠偏装置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夹具两侧,两个所述纠偏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板转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纠偏装置包括设置在相应所述夹板上的第一耳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的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以及不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第二耳板远离所述夹具的一侧;所述不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转动连接的拉杆,所述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耳板转动连接的直线伸缩装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拼装横梁顶部设置有翼板,所述滑动支座包括平行于所述翼板的滑板,以及分设于所述滑板两侧、分别与所述翼板的两侧滑动连接的两个滑槽。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件、所述夹板和所述滑动支座中分别用于与所述简支梁接触的一面上,以及所述骑挂式支架中用于与所述盖梁接触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垫。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骑挂式支架包括相互平行、开口向下的两个U型支架,以及连接两个所述U型支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U型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吊梁、连接两个所述吊梁顶部的第二拼装横梁。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与两个U型支架一一对应;各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所述U型支架中两个所述吊梁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相应所述U型支架围成用于供所述简支梁端部穿过的环形空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还包括:多个垫板,层叠设置于所述骑挂式支架与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之间;以及竖向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骑挂式支架上,用于向上顶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将所述垫板取出。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下方;以及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骑挂式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过的通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骑挂式支承结构,改变了现有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施工工艺。一方面,无需借助钢管立柱或满堂支撑,能够有效解决先简支后连续施工设置临时支撑的问题;另一方面,仅使用龙门吊或吊车即可完成架梁施工,无需借助架桥机,且可实现简支梁的稳定、快速安装,节约了工期;再一方面,未利用三向千斤顶,仅利用横向顶推装置和纠偏装置便可实现简支梁的横向偏移量和垂直度的调整,减少了桥梁造价,降低了设备购置费和周转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与盖梁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与永久支座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骑挂式支架;110、U型支架;111、吊梁;112、第二拼装横梁;120、第一连接件;200、盖梁;210、第一拼装横梁;220、简支梁;230、横向顶推装置;240、翼板;250、弹性垫;260、第二连接件;270、垫板;280、竖向顶推装置;290、第一限位件;291、第二限位件;300、滑动支座;310、滑板;320、滑槽;400、夹具;410、夹板;420、第三连接件;500、纠偏装置;510、第一耳板;520、第二耳板;530、第三耳板;540、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550、不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600、限位组件;610、第三限位件;620、挡板;700、永久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5,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包括骑挂式支架100、设置在骑挂式支架100顶部的第一拼装横梁210、滑动支座300、设置在第一拼装横梁210上的横向顶推装置230、位于滑动支座300的上方的夹具400,以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骑挂式支架,用于放置在盖梁的端部;/n第一拼装横梁,设置在所述骑挂式支架的顶部;/n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支撑简支梁;/n横向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n夹具,位于所述滑动支座的上方,用于夹持所述简支梁的中部和/或上部;以及/n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并与所述夹具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所述简支梁与所述盖梁之间的垂直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骑挂式支架,用于放置在盖梁的端部;
第一拼装横梁,设置在所述骑挂式支架的顶部;
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支撑简支梁;
横向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支座沿所述第一拼装横梁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夹具,位于所述滑动支座的上方,用于夹持所述简支梁的中部和/或上部;以及
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并与所述夹具连接,用于调整并固定所述简支梁与所述盖梁之间的垂直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还包括:
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支座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用于配合限定所述简支梁底部与所述滑动支座相对位置的两个第三限位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简支梁靠近所述盖梁中心线的一端端面抵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相互平行、用于相互配合夹持所述简支梁的两个夹板,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夹板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纠偏装置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夹具两侧,两个所述纠偏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板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桥梁先简支后连续的骑挂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包括设置在相应所述夹板上的第一耳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拼装横梁上的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以及不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第二耳板远离所述夹具的一侧;所述不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转动连接的拉杆,所述可调节扭转纠偏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耳板转动连接的直线伸缩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敏刘子玉宫子怀李正邢锦松陈彦冰杨从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