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79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该技术方案采用同一套管路分别执行补料和取样操作,同时对管路的分布结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取样管固定连接在罐体上,其外端位于罐体外部,内端则伸入至罐体中,在取样管上,以辐射状连接若干分支管,并在分支管上开设微孔、在取样管上开设通孔;基于以上构造,可使取样位置及补料位置分布于罐体内的各处,因而有助于保证所取试样尽量反应发酵液的平均成分,同时保证补料的均匀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发酵体系的调温机构,采用电热管与夹套相互嵌套的模式,分别用于对罐体进行加热或降温,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发酵罐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生物工程、制药、精细化工等行业,罐体设有夹层、保温层、可加热、冷却、保温。罐体与上下填充头(或锥形)均采用旋压R角加工,罐内壁经镜面抛光处理,无卫生死角,而全封闭设计确保物料始终在无污染的状态下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时进行取样检测,一方面用于实时掌握发酵液中剩余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用于检测目标产物的积累量。当发酵液中某种营养成分不足时,需要补加营养物。因此,补料和取样是发酵工艺中必要且频繁的操作环节。在补料及取样的操作过程中,首要的要求是避免染菌,其次,应当保证所取试样真实反应发酵液的平均成分、所补加的物料均匀分布于培养体系中。然而,常规的发酵罐中,补料及取样均依靠固定的单根管路实现,难以保证取样及补料的均匀性,尤其当发酵液粘度较大时,这一目的更加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顶盖(2),螺栓(3),把手(4),连通管(5),法兰盖(6),夹套(7),进水管(8),出水管(9),螺旋条(10),电热管(11),取样管(12),分支管(13),通孔(14),微孔(15),其中,在罐体(1)的顶端铰接有顶盖(2),顶盖(2)与罐体(1)之间通过螺栓(3)丝接固定,在顶盖(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在顶盖(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5),在连通管(5)的顶端连接有法兰盖(6);在罐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夹套(7),在夹套(7)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螺旋条(10)环绕在罐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发酵体系的补料、取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顶盖(2),螺栓(3),把手(4),连通管(5),法兰盖(6),夹套(7),进水管(8),出水管(9),螺旋条(10),电热管(11),取样管(12),分支管(13),通孔(14),微孔(15),其中,在罐体(1)的顶端铰接有顶盖(2),顶盖(2)与罐体(1)之间通过螺栓(3)丝接固定,在顶盖(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在顶盖(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5),在连通管(5)的顶端连接有法兰盖(6);在罐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夹套(7),在夹套(7)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螺旋条(10)环绕在罐体(1)的外壁上,螺旋条(10)位于夹套(7)中,在螺旋条(10)中内置有电热管(11);取样管(12)固定连接在罐体(1)上,取样管(12)的一端位于罐体(1)外部,取样管(12)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庆孙永泽刘健王辉张文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蓝海测试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