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771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S1,根据具有坡度的结构面的形状特征,将其拆分为多个多边形,面积不做约束;S2,根据设计说明给定的结构面起始标高及设计坡度,计算各结构面的终点标高;S3,对相应结构面进行参数化设置,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关结构模型;S4,对各结构面收口部位进行复核,查看各结构面高差是否在容许范围内;S5,对存在差异的结构面收口位置进行板块微调,重新设计其起始标高及设计坡度,并对新生成的各版块模型进行复核;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地下室结构面边界及坡度进行参数化设置,提高了施工效率及质量,解决人力及资金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BIM建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土地资源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少,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平原与丘陵接壤部位的缓坡地带,拓展城市外延。伴随坡地开发的日益兴盛,地下室坡度控制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讨的课题:如何精确控制地下室结构坡度及标高,才能减少因误差带来的大量返工及质量问题,利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现场实际完工情况进行模拟,并一定程度上指导现场精确施工,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最终生成具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的BIM模型。传统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直至运维阶段进行频繁的动态调整,效率低下,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现状,从效率、质量、经济性等各方面维度对项目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使施工人员对地下室坡度结构进行现场施工时做到更加精准、高效的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S1,根据具有坡度的结构面的形状特征,将其拆分为多个多边形结构面,所述多变形结构面的面积不做约束;/nS2,根据设计说明给定的结构面起始标高及设计坡度,计算各结构面的终点标高,其中直线纵坡坡度<15%,曲线纵坡坡度<12%;且当坡度>10%,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置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2.4m,曲线的半径>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nS3,对相应结构面进行参数化设置,所述参数化设置包括对结构板进行边界及坡度设置、对结构梁进行两侧端点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S1,根据具有坡度的结构面的形状特征,将其拆分为多个多边形结构面,所述多变形结构面的面积不做约束;
S2,根据设计说明给定的结构面起始标高及设计坡度,计算各结构面的终点标高,其中直线纵坡坡度<15%,曲线纵坡坡度<12%;且当坡度>10%,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置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2.4m,曲线的半径>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S3,对相应结构面进行参数化设置,所述参数化设置包括对结构板进行边界及坡度设置、对结构梁进行两侧端点高程设置、对结构柱及剪力墙进行顶底部支座收口搭接设置,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关结构模型;
S4,对各结构面收口部位进行复核,查看各结构面高差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S5,对存在差异的结构面收口位置进行板块微调,重新设计其起始标高及设计坡度,并对新生成的各版块模型进行复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多变形结构面的边≤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坡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计算所述终点标高高程;
H2=h+H1
其中,H2为终点标高高程,H1为起点标高高程,h为高差;
S2.2,计算所述高差的理论值,对所述高差理论值进行取整计算;
S2.3,根据取整后的所述高差理论值确定所述的终点标高高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的地下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芸申昇郁进贤李超张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岭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