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所述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所述吸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吸气机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处理箱且延伸至处理箱的内部,所述处理箱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斗,所述处理箱内壁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处理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同时具有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的功能和对气体进行过滤吸附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同时该装置能够对处理箱进行冲洗,防止了因为处理箱因内部存有污垢,从而导致的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滤吸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现有的过滤吸附装置一般分为处理气体和处理液体两种,但是没有能够同时具备处理气体和处理液体的装置,在处理气体和液体时,便需要用到两种不同的装置,较为麻烦,且操作复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过滤吸附装置不能够同时具备处理气体和处理液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所述吸气机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吸气机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处理箱且延伸至处理箱的内部,所述处理箱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斗,所述处理箱内壁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处理箱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优选的,所述处理箱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箱,所述吸附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依次贯穿电机箱和吸附箱且延伸至吸附箱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吸附箱的底部和处理箱的一侧均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处理箱一侧的底部且位于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的上方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连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净水管。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处理箱且延伸至处理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处理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增压器,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增压器相连通,所述增压器的一侧连通有喷头。优选的,所述净水管的一端贯穿收集箱且延伸至收集箱的内部,所述净水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底端连通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的依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通过进液斗向处理箱的内部注入污水,污水进入处理箱后,会经过过滤板,从而将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过滤出,过滤后的污水落到处理箱的底部,从而覆盖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为石墨烯材料,从而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吸附处理,打开电机,从而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对污水的难闻气味进行吸收,然后打开第一控制阀,从而使处理后的净水通过净水管流进收集箱的内部,然后关闭第一控制阀,最后打开水泵,从而将水通过出水管通入增压器的内部,最后通过喷头将水喷出,从而对处理箱进行冲洗,然后打开第二控制阀,从而将冲洗后的脏水通过污水管排出,当需要对气体进行过滤吸附时,首先通过进液斗向处理箱的内部注入处理液,再打开吸气机,从而通过进气管吸收待处理气体,然后通过出气管送进处理箱的内部,通过处理液和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对其进行处理吸附,然后再打开电机,从而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对气体吸收,通过吸附箱内部的石墨烯材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吸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处理箱,3、吸气机,4、进气管,5、出气管,6、进液斗,7、过滤板,8、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9、吸附箱,10、电机箱,11、电机,12、连接轴,13、扇叶,14、通孔,15、收集箱,16、排液管,17、水泵,18、进水管,19、出水管,20、增压器,21、喷头,22、第一控制阀,23、三通管,24、净水管,25、污水管,26、第二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吸附箱的结构示意图。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箱2,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3,所述吸气机3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4,所述吸气机3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的一端贯穿处理箱2且延伸至处理箱2的内部,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斗6,所述处理箱2内壁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当需要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时,通过进液斗6向处理箱2的内部注入污水,污水进入处理箱2后,会经过过滤板7,过滤后的污水落到处理箱2的底部,从而覆盖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为石墨烯材料,当需要对气体进行过滤吸附时,首先通过进液斗6向处理箱2的内部注入处理液,再打开吸气机3,从而通过进气管4吸收待处理气体,然后通过出气管5送进处理箱2的内部,底座1用于支撑该装置。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箱9,所述吸附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10,所述电机箱10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打开电机11,从而带动连接轴12转动,通过吸附箱9内部的石墨烯材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吸附。所述连接轴12的底端依次贯穿电机箱10和吸附箱9且延伸至吸附箱9的内部,所述连接轴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3,所述吸附箱9的底部和处理箱2的一侧均开设有通孔14,从而带动连接轴12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3转动,从而通过通孔14对气体吸收。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15,所述处理箱2一侧的底部且位于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的上方连通有排液管16,所述排液管16的一端连通有三通管23,所述三通管23的一端连通有净水管24,处理后的净水通过排液管16和净水管24流进收集箱15的内部,三通管23用于连通三个管道。所述收集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8,所述水泵17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9,所述出水管19的一端贯穿处理箱2且延伸至处理箱2的内部,打开水泵17,从而通过进水管18抽水,然后将水通入出水管19。所述处理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增压器20,所述出水管19的一端与增压器20相连通,所述增压器20的一侧连通有喷头21,出水管19将水通入增压器20的内部,最后通过喷头21将水喷出,从而对处理箱2进行冲洗。所述净水管24的一端贯穿收集箱15且延伸至收集箱15的内部,所述净水管2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2,所述三通管23的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箱(2),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3),所述吸气机(3)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4),所述吸气机(3)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的一端贯穿处理箱(2)且延伸至处理箱(2)的内部,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斗(6),所述处理箱(2)内壁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箱(2),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吸气机(3),所述吸气机(3)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4),所述吸气机(3)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的一端贯穿处理箱(2)且延伸至处理箱(2)的内部,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液斗(6),所述处理箱(2)内壁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的顶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处理箱(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纳米级石墨烯吸附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箱(9),所述吸附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10),所述电机箱(10)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2)的底端依次贯穿电机箱(10)和吸附箱(9)且延伸至吸附箱(9)的内部,所述连接轴(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3),所述吸附箱(9)的底部和处理箱(2)的一侧均开设有通孔(14)。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亚宁,郭海龙,侯士峰,郭守尊,禹益善,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利特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