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69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包括:壳体,壳体为具有容置腔的中空结构;壳体上设置有贯穿壳体的外壁与容置腔的进水口、出水口、加料口和排污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排污口设置在壳体上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邻的一侧,加料口设置在壳体上与排污口相对的一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软化水处理器的水容置腔通过至少一个分隔板分隔成若干个互相连通的子容置腔,以允许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容置腔内并经由过流口依次流经各子容置腔后通过出水口排出,进而使得水与容置腔内的处理材料层充分接触,而使得处理效果更佳,出水口排出的水的洁净度更高,以满足使用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化水处理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软化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专利申请号为20112041980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具体为一种阻垢防腐硅磷晶软化水处理器。上部带有进口,下部带有出口的罐体,在罐体一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在罐体内为上弯曲;罐体另一侧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在罐体内为下弯曲,在罐体内放有硅磷晶,所述的出水管下口位于硅磷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未经处理的水流到罐体内后,经过硅磷晶的过滤及离子交换作用可以使水得到高效处理。不仅可以防止管道和设备的防腐,也可以抑制在换热器中的结垢问题。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的软化水处理器,硅磷晶位于罐体底部,使得罐体内的水与硅磷晶无法充分接触,使得硅磷晶对水的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化水处理器对水的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子容置腔可使得水与处理材料层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处理效果更佳,出水口排出的水的洁净度更高,以满足使用标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软化水处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为具有容置腔的中空结构;/n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容置腔的进水口、出水口、加料口和排污口,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邻的一侧,所述加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排污口相对的一侧;/n所述容置腔通过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分隔板被分隔成若干个互相连通的子容置腔,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流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分隔板、所述过流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以允许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腔的水,经由所述过流口流至所述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化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具有容置腔的中空结构;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容置腔的进水口、出水口、加料口和排污口,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邻的一侧,所述加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排污口相对的一侧;
所述容置腔通过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分隔板被分隔成若干个互相连通的子容置腔,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流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分隔板、所述过流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以允许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腔的水,经由所述过流口流至所述出水口,并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出;各所述子容置腔内设置有处理材料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部;所述排污口与所述进水口相邻设置,且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的水穿过所述过滤部进入所述容置腔;和/或所述排污口与所述出水口相邻设置,且所述容置腔中的水穿过所述过滤部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材料层包括硅磷晶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进水口相邻,且所述第一分隔板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出水口相邻,且所述第二分隔板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三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且所述第三分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张忠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