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50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提升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二转筒下方有上料槽,上料槽底部靠近铰接端有一卡槽,两根上料装置支架中间有一转动轴,转动轴中心连接有一气缸,气缸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位于卡槽内,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操作柜,所以通过操作柜可以实现传送带与上料槽交替工作,实现间歇式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提升机
,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粮食工厂中的大米厂、面粉厂和饲料厂等加工工厂显得有些低端,设备非常简陋,标准也大大低于化工和食品工厂。但是,随着近二十年我国工业化发展以来,加上欧美企业的介入,国内粮机加工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已经迎头赶上,不止是粮食工厂的规模已经超过欧美国家,粮食加工工艺也在飞速进步,复杂程度已经超过欧美国家,并逐步接近日本和韩国的粮食加工技术。目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粮食工厂工艺和工程设计在国际市场也有了一席之地。粮食工厂工艺设计、设备空间设计中可能需要对物料进行垂直提升,粮食工厂提升机应运而生,TDTG系列超低速斗式提升机适用于粮油、食品等行业的多种粒状物料的垂直提升,采用较低的线速度提升,对物料的冲击力大大降低,使物料提升过程的增碎大大降低;底轮为条幅式结构,装料间隙恒定,装满系数高,增碎少;采用变速箱减速,体积小,安全可靠,稳定性好,并有自动张紧结构,操作方便;提升机采用先进工艺制造,精度高,产品坚固耐用;滑道式卸料,回料少,增碎少。现有提升器的上料装置大多采用不间断式输送,粮食工厂包装工艺中需要对物料进行间断式运输,为了防止物料在生产流程中积压,从而进入提升机的物料也需要间断式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粮食工厂进入提升机的物料需要间断式输送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包含储槽、储槽支架、第一转筒、电机、第二转筒、第二转筒支架、传送带、上料槽、操作柜、第一转筒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槽支架、所述第二转筒支架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固定于地面,所述储槽支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所述储槽,所述储槽为侧面开口的方形盒,所述第一转筒位于所述储槽侧面开口处,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储槽之间有软毛刷,所述第一转筒位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中,所述第一转筒通过机械传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操作柜电连接,所述第二转筒支架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筒,所述传送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筒,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转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筒,所述传送带上有推料板,所述第二转筒下方有一上料槽,所述上料槽远离所述第二转筒的一端与平台铰接,所述平台上形成一通孔,所述平台下端面连接四根上料装置支架,所述上料装置支架固定于地面,所述上料槽底部靠近铰接端有一卡槽,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卡槽正下方,靠近所述卡槽的两根所述上料装置支架中间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中心连接有一气缸,所述气缸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操作柜,所述气缸位于所述通孔内。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槽内有称重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上的推料板为软质材料。更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柜中有一变频器。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上有节流阀。由于本技术在所述第二转筒下方有所述上料槽,所述上料槽底部靠近铰接端有一卡槽,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卡槽正下方,靠近所述卡槽的两根所述上料装置支架中间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中心连接有一气缸,所述气缸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操作柜,所以通过所述操作柜可以实现所传送带与所述上料槽交替工作,实现间歇式上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上料槽第一视角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上料槽第二视角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操作柜9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做赘述。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的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包含储槽1、储槽支架2、第一转筒3、电机4、第二转筒5、第二转筒支架6、传送带7、上料槽803、操作柜9、第一转筒轴承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槽支架2、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固定于地面,所述储槽支架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所述储槽1,所述储槽1为侧面开口的方形盒,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储槽1侧面开口处,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储槽1之间有软毛刷,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中,所述第一转筒3通过机械传动与所述电机4连接,所述电机4与所述操作柜9电连接,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筒3,所述传送带7远离所述第一转筒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上有推料板,所述第二转筒5下方有一上料槽803,所述上料槽803远离所述第二转筒5的一端与平台801铰接,所述平台801上形成一通孔807,所述平台801下端面连接四根上料装置支架802,所述上料装置支架802固定于地面,所述上料槽803底部靠近铰接端有一卡槽804,所述通孔807位于所述卡槽804正下方,靠近所述卡槽804的两根所述上料装置支架802中间有一转动轴806,所述转动轴806中心连接有一气缸805,所述气缸805远离所述转动轴806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804内,所述气缸805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操作柜9,所述气缸805位于所述通孔807内。所述上料槽803内有称重装置可实现每次定量输送物料;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电机4通过蜗轮蜗杆连接,保证所述第一转筒3自锁;所述传送带7上的推料板为软质材料可有效减少物料增碎;所述操作柜9中有一变频器可实现所述电机4变速;所述气缸805上有节流阀可调节所述上料槽803的转动速度。使用时,将需要提升的物料置于所述储槽1中,初次启动时,物料随着所述传送带7运输到最顶端,此后每个周期做如下运动:所述电机4工作一个固定时间将物料运输到所述上料槽803中,所述电机4停止工作,所述气缸805带动所述上料槽803转动使物料进入提升机,所述气缸805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机构间的相互配合,本技术通过操作柜9的控制使电机4的工作与气缸805的工作产生时间差,从而实现对提升机的间歇式喂料,解决了生产流程中的物料积压问题。总体而言,本技术原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包含储槽(1)、储槽支架(2)、第一转筒(3)、电机(4)、第二转筒(5)、第二转筒支架(6)、传送带(7)、上料槽(803)、操作柜(9)、第一转筒轴承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槽支架(2)、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固定于地面,所述储槽支架(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所述储槽(1),所述储槽(1)为侧面开口的方形盒,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储槽(1)侧面开口处,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储槽(1)之间有软毛刷,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中,所述第一转筒(3)通过机械传动与所述电机(4)连接,所述电机(4)与所述操作柜(9)电连接,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筒(3),所述传送带(7)远离所述第一转筒(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上有推料板,所述第二转筒(5)下方有一上料槽(803),所述上料槽(803)远离所述第二转筒(5)的一端与平台(801)铰接,所述平台(801)上形成一通孔(807),所述平台(801)下端面连接四根上料装置支架(802),所述上料装置支架(802)固定于地面,所述上料槽(803)底部靠近铰接端有一卡槽(804),所述通孔(807)位于所述卡槽(804)正下方,靠近所述卡槽(804)的两根所述上料装置支架(802)中间有一转动轴(806),所述转动轴(806)中心连接有一气缸(805),所述气缸(805)远离所述转动轴(806)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804)内,所述气缸(805)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操作柜(9),所述气缸(805)位于所述通孔(80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的上料装置,包含储槽(1)、储槽支架(2)、第一转筒(3)、电机(4)、第二转筒(5)、第二转筒支架(6)、传送带(7)、上料槽(803)、操作柜(9)、第一转筒轴承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槽支架(2)、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固定于地面,所述储槽支架(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所述储槽(1),所述储槽(1)为侧面开口的方形盒,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储槽(1)侧面开口处,所述第一转筒(3)与所述储槽(1)之间有软毛刷,所述第一转筒(3)位于所述第一转筒轴承座(10)中,所述第一转筒(3)通过机械传动与所述电机(4)连接,所述电机(4)与所述操作柜(9)电连接,所述第二转筒支架(6)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筒(3),所述传送带(7)远离所述第一转筒(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筒(5),所述传送带(7)上有推料板,所述第二转筒(5)下方有一上料槽(803),所述上料槽(803)远离所述第二转筒(5)的一端与平台(801)铰接,所述平台(801)上形成一通孔(807),所述平台(801)下端面连接四根上料装置支架(802),所述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学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长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