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47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机构、翻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显示机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翻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拨动翼,拨动翼套设于联动杆并与联动杆螺纹连接,拨动翼配合于第一显示部和/或第二显示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与驱动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块,驱动杆可响应用户指令并进行转动,使得驱动块带动拨动翼沿联动杆的轴向移动,以使拨动翼沿联动杆的径向转动。通过上述设置,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折叠或者闭合等相关指令时,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翻动机构运转,带动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相对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形态的自动变化,操作便捷,避免了手动操作造成的繁琐、翻转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现有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只能实现手动折叠,用户需要手动改变电子设备的形态,操作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已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机构,包括一体的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翻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拨动翼,所述拨动翼套设于所述联动杆并与所述联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拨动翼配合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部,以带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相对转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器可响应用户指令并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的轴线在平行所述联动杆的轴线的方向存在分量,所述驱动块带动所述拨动翼沿联动杆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拨动翼沿所述联动杆的径向转动。可选的,所述拨动翼包括:配合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拨动翼、配合于所述第二显示部的第二拨动翼;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第一拨动翼和所述第二拨动翼。可选的,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第一拨动翼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二拨动翼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翻动机构包括滑动翼,所述滑动翼与所述显示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翼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拨动翼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可滑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联动杆的轴向形成非零的夹角,以使得所述滑动翼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联动杆的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拨动翼包括第一拨动翼和第二拨动翼,所述滑动翼包括第一滑动翼和第二滑动翼,所述第一滑动翼与所述第一拨动翼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显示部,第二滑动翼与所述第二拨动翼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滑动翼和第二滑动翼可分别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联动杆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均包括活动区域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显示部的活动区域和第二显示部的活动区域可相对于所述联动杆转动,所述第一显示部的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部的连接区域相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联动杆静止;所述翻动机构可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翻动机构位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部的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的活动区域相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的活动区域所处的平面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的活动区域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活动区域所处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区域所处的平面;当所述翻动机构位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部所处的平面和所述第二显示部所处的平面重合,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的上表面连接形成平坦的表面。可选的,所述翻动机构还包括转动导杆,所述转动导杆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杆,所述转动导杆开设收容槽,所述收容槽沿所述联动杆的径向延伸,所述滑动翼可滑设于所述收容槽。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并可根据所述用户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杆的运动。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杆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机、与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配合转动。可选的,所述驱动杆的轴线与所述联动杆的轴线平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置,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折叠或者闭合等相关指令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翻动机构运转,从而带动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相对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形态的自动变化,操作便捷,避免了手动操作造成的繁琐、翻转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子设备10折叠状态20展开状态30显示机构100第一显示部110第二显示部120活动区域130连接区域140第一支架150第二支架160翻动机构200联动杆210第一联动杆211第二联动杆212第一端213第二端214拨动翼220第一拨动翼221第二拨动翼222导向柱223第一转动支架2401第二转动支架2402第一卡位部241第二卡位部242滑动翼250第一滑动翼251第二滑动翼252导向槽253转动导杆260驱动机构300驱动杆310驱动块320第一电机330第二电机340第一减速器350第二减速器360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1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具体为手机,当然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移动设备。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机构100、翻动机构200和驱动机构300。如图1所示,显示机构100包括第一显示部1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显示机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n翻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拨动翼,所述拨动翼套设于所述联动杆并与所述联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拨动翼配合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部,以带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相对转动;/n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器可响应用户指令并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的轴线在平行所述联动杆的轴线的方向存在分量,所述驱动块带动所述拨动翼沿联动杆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拨动翼沿所述联动杆的径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机构,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
翻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拨动翼,所述拨动翼套设于所述联动杆并与所述联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拨动翼配合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或所述第二显示部,以带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相对转动;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器可响应用户指令并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的轴线在平行所述联动杆的轴线的方向存在分量,所述驱动块带动所述拨动翼沿联动杆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拨动翼沿所述联动杆的径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翼包括:配合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拨动翼、配合于所述第二显示部的第二拨动翼;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第一拨动翼和所述第二拨动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与所述第一拨动翼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二拨动翼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机构包括滑动翼,所述滑动翼与所述显示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翼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拨动翼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可滑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联动杆的轴向形成非零的夹角,以使得所述滑动翼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联动杆的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翼包括第一拨动翼和第二拨动翼,所述滑动翼包括第一滑动翼和第二滑动翼,所述第一滑动翼与所述第一拨动翼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显示部,第二滑动翼与所述第二拨动翼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滑动翼和第二滑动翼可分别向靠近或者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明韩高才张雪虎靳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