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43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相机模块,包括壳体、单一部件、光学透镜组、像侧端遮光组件以及驱动装置。单一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中。光学透镜组设置于单一部件内。像侧端遮光组件包括遮光片,位于光学透镜组的像侧端。遮光片与光学透镜组无实体接触。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与单一部件之间。驱动装置通过电磁作用力驱使单一部件、光学透镜组与像侧端遮光组件沿着平行于光学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移动。单一部件的最小内孔位于光学透镜组与像侧端遮光组件之间。最小内孔的孔径小于光学透镜组中各透镜的外径,并且最小内孔的孔径小于像侧端遮光组件中各元件的外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相机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光学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对于成像品质的影响非常重大。具体来说,当被摄物所处的环境的附近具有强光的时候,因为强光进入光学镜头而产生的非必要光线仍然会被电子感光元件接收,导致被摄物影像的周边产生光晕。一种减少杂散光的方法是额外加装特定形状的光学元件于透镜组中以遮蔽杂散光。然而,额外装设的元件会导致光学镜头的整体体积增加,而不利于小型化发展。因此,如何改良光学镜头来减少体积并且同时达到遮蔽杂散光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镜头驱动装置领域的重要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相机模块,有助于解决镜头体积难以缩减以及杂散光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壳体,其内部具有一壳体空间;/n一单一部件,为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且该单一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空间中;/n一光学透镜组,设置于该单一部件内;/n一像侧端遮光组件,包括至少一遮光片,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位于该光学透镜组的像侧端,且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与该光学透镜组无实体接触;以及/n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与该单一部件之间,该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部以及一第二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设置于该单一部件的一部件外侧面,且该第二驱动部设置于该壳体并对应该第一驱动部;/n其中,该单一部件、该光学透镜组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之间无相对运动,且该驱动装置通过电磁...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5 TW 108116710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内部具有一壳体空间;
一单一部件,为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且该单一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空间中;
一光学透镜组,设置于该单一部件内;
一像侧端遮光组件,包括至少一遮光片,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位于该光学透镜组的像侧端,且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与该光学透镜组无实体接触;以及
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与该单一部件之间,该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部以及一第二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设置于该单一部件的一部件外侧面,且该第二驱动部设置于该壳体并对应该第一驱动部;
其中,该单一部件、该光学透镜组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之间无相对运动,且该驱动装置通过电磁作用力驱使该单一部件、该光学透镜组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可沿着平行于该光学透镜组的一光轴的一光轴方向移动;
其中,该单一部件的一最小内孔位于该光学透镜组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之间,该最小内孔的孔径小于该光学透镜组中各透镜的外径,并且该最小内孔的孔径小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中各元件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像侧端组装件,其中该像侧端组装件设置于该单一部件靠近像侧端的位置,该像侧端组装件具有相对的一组装件内侧面以及一组装件外侧面,该组装件内侧面环绕该光轴,且该组装件外侧面较该组装件内侧面远离该光轴;
其中,该单一部件具有第一接触面,该像侧端组装件的该组装件内侧面与该组装件外侧面其中一个包括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对应于该第一接触面且彼此实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侧端组装件的该第二接触面与该单一部件的该第一接触面其中一者设置有多个条纹结构,该些条纹结构为条状且沿着该光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容置于该像侧端组装件内,且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与该像侧端组装件彼此实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侧端组装件与该第一驱动部在与该光轴正交的方向上无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遮光单元,其中该遮光单元设置于该单一部件的该最小内孔与该像侧端组装件之间,该遮光单元的一物侧表面承靠于该单一部件,且该遮光单元的一像侧表面承靠于该像侧端组装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容置于该单一部件内,且该像侧端遮光组件与该单一部件彼此实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像侧端遮光组件包括一固定环,且该固定环将该像侧端遮光组件定位于该单一部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单一部件还具有一第三接触面,该固定环具有一第四接触面,该第四接触面对应于该第三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临安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