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圈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光圈装置是摄像模组的一个重要部件,光圈装置具有光圈,通过调节光圈的面积可以调节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使得形成的图像具有不同的亮度及景深,光圈的面积较大时,摄像模组的具有更大的进光量,使得形成的图像亮度高且背景虚化效果好,光圈的面积较小时,摄像模组有更小的进光量,使得形成的图像中,细节很清楚。作为摄像模组的重要构成部件,光圈装置的特性能够影响摄像模组的功能,例如手机尺寸小、厚度薄,其内用于设置摄像模组的空间也很小,因此通常设置有结构简单的固定光圈装置,但是固定光圈装置的光圈面积是固定的,不能较好的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另外,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光圈形态会影响图像的亮区形态,光圈的形态接近圆形,图像的整体更圆润,否则会很突兀、不连贯。另外,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光圈的形心相对光轴的位置会影响图像的亮区位置,该形心的位置偏离光轴过多时,图像会失衡。随着市场的发展,利用固定光圈装置拍摄成像的手机不能满足用户的 ...
【技术保护点】
1.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组件;/n光圈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以形成光圈,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驱动所述第二叶片共同在所述固定组件中滑动,从而使所述光圈组件具有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以及/n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叶片移动,以使所述光圈组件在所述大光圈状态与所述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
光圈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以形成光圈,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驱动所述第二叶片共同在所述固定组件中滑动,从而使所述光圈组件具有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以及
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叶片移动,以使所述光圈组件在所述大光圈状态与所述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形成所述光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光圈的第一光圈侧,沿所述第一光圈侧的一端向另一端,所述第一光圈侧的曲率逐渐变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光圈的第二光圈侧,沿所述第二光圈侧的一端向另一端,所述第二光圈侧的曲率与所述第一光圈侧的曲率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侧的最大曲率与最小曲率的比值不大于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固定组件二者之一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滑动柱的外周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侧壁贴合;
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固定组件二者之一设置有第二滑动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滑动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滑动柱的外周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侧壁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具有基准轴线,当所述第一叶片移动时,所述光圈的形心位于所述基准轴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的垂面内具有第一笛卡尔坐标系,所述第一笛卡尔坐标系具有第一原点和第一Y轴,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延伸轨迹的点具有在第一笛卡尔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及纵坐标Y1;
当所述光圈组件处于大光圈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的投影点与所述第一原点重合,所述第一滑动柱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延伸轨迹的起点,所述光圈的形心位于所述第一Y轴的正半轴;
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延伸轨迹的起点与所述第一原点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第一滑动柱的轴线的投影点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投影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Y轴的正向之间的夹角为θ,所述光圈的形心与所述第一转动轴23的轴线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为f(θ);
所述横坐标X1及所述纵坐标Y1满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量f(θ)满足:f(θ)=0.5(R1-R1cos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宇,郑程倡,孙鑫翔,向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