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39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排水管、第一驱动电机、进料管、挤压轴、主体箱、电动伸缩杆、第二驱动电机、压力锤、凸块、箱门、操作杆、转轴、固定块、限位圈、引导板、刮板、安装孔、连接块、引导槽和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挤压轴内部固定设有转轴,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电性连接,转轴转动时便于带动挤压轴转动,挤压轴之间呈相反方向旋转,便于对垃圾进行挤压击碎,使得进入进料管的垃圾能被初步的挤碎,提高了工作效率,压力锤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凸块,便于在挤压锤挤压时形成挤压点,使得垃圾废渣与垃圾废水更块分离,且凸块呈半弧状,使得挤压锤和凸块底面不易粘附垃圾,避免垃圾废渣的堆积和霉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其中以有机组分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镁、钾和铁等微量元素。厨余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而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厨余垃圾中的营养成分易被动物消化利用,是良好的饲料原料。目前许多家庭都没有意识到厨余垃圾的作用,于是选择直接丢弃,这样将会浪费许多资源,不利于环保,但是在垃圾回收处理时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容易滋生细菌使得分离好的垃圾废渣料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感染,不便于将发酵的垃圾废料渣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主体箱和进料管,所述主体箱一侧固定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部固定设有挤压轴,所述进料管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主体箱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所述主体箱顶部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主体箱另一侧中部活动设有箱门,所述主体箱内部自下往上三分之一处固定设有过滤板,所述主体箱内部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第二驱动电机相对应,所述连接块底部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底部固定设有压力锤。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轴内部固定设有转轴,所述挤压轴之间呈相反方向旋转。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箱内部底部固定设有引导板,且引导板向排水管一侧倾斜三十度。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箱内部固定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一端与进料管口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过滤板固定连接,且引导槽向下倾斜四十五度。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锤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凸块,且凸块呈半弧状。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下端固定设有限位圈在主体箱侧面,操作杆穿插设置在限位圈内,且操作杆为伸缩杆,所述操作杆在主体箱内一端固定设有刮板。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箱内壁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刮板上固定设有安装孔,且固定块与安装孔相契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挤压轴内部固定设有转轴,转轴与第一驱动电机电性连接,转轴转动时便于带动挤压轴转动,挤压轴之间呈相反方向旋转,便于对垃圾进行挤压击碎,使得进入进料管的垃圾能被初步的挤碎,提高了工作效率,压力锤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凸块,便于在挤压锤挤压时形成挤压点,使得垃圾废渣与垃圾废水更块分离,且凸块呈半弧状,使得挤压锤和凸块底面不易粘附垃圾,避免垃圾废渣的堆积和霉菌的滋生。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箱门下端固定设有限位圈在主体箱侧面,防止操作杆在操作不当时直接戳入主体箱内不便拿出,操作杆穿插设置在限位圈内,且操作杆为伸缩杆,便于根据要清洁的范围调节操作杆,操作杆在主体箱内一端固定设有刮板,在垃圾处理完后可通过操作杆操作刮板的活动,使得刮板将引导板上的油块和垃圾刮起便于主体箱冲洗,及时清理主体箱避免了主体箱内霉菌的滋生,保持主体箱的清洁度,主体箱内壁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块,刮板上固定设有安装孔,且固定块与安装孔相契合,便于固定刮板避免在过滤垃圾废水时刮板悬空在主体箱内使得水流乱飞溅,主体箱内部在运作时使得固定块与安装孔相契合,避免垃圾分离的水通过限位圈缝隙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挤压轴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中:排水管-1、第一驱动电机-2、进料管-3、挤压轴-4、主体箱-5、电动伸缩杆-6、第二驱动电机-7、压力锤-8、凸块-9、箱门-10、操作杆-11、转轴-12、固定块-13、限位圈-14、引导板-15、刮板-16、安装孔-17、连接块-18、引导槽-19、过滤板-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主体箱5和进料管3,主体箱5一侧固定设有进料管3,进料管3内部固定设有挤压轴4,进料管3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主体箱5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1,主体箱5顶部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7,主体箱5另一侧中部活动设有箱门10,主体箱5内部自下往上三分之一处固定设有过滤板20,主体箱5内部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与第二驱动电机7相对应,连接块18底部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底部固定设有压力锤8。进一步的,挤压轴4内部固定设有转轴12,转轴12与第一驱动电机2电性连接,转轴12转动时便于带动挤压轴4转动,挤压轴4之间呈相反方向旋转,便于对垃圾进行挤压击碎,使得进入进料管3的垃圾能被初步的挤碎,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主体箱5内部底部固定设有引导板15,且引导板15向排水管1一侧倾斜三十度,更有利于废水及时的排出,防止垃圾废水堆积使得主体箱5内细菌滋生。进一步的,主体箱5内部固定设有引导槽19,引导槽19一端与进料管3口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过滤板20固定连接,且引导槽19向下倾斜四十五度。进一步的,压力锤8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凸块9,便于在压力锤8挤压时形成挤压点,使得垃圾废渣与垃圾废水更块分离,且凸块9呈半弧状,使得压力锤8和凸块9底面不易粘附垃圾,避免垃圾废渣的堆积和霉菌的滋生。进一步的,箱门10下端固定设有限位圈14在主体箱5侧面,防止操作杆11在操作不当时直接戳入主体箱5内不便拿出,操作杆11穿插设置在限位圈14内,且操作杆11为伸缩杆,便于根据要清洁的范围调节操作杆11,操作杆11在主体箱5内一端固定设有刮板16,在垃圾处理完后可通过操作杆11操作刮板16的活动,使得刮板16将引导板15上的油块和垃圾刮起便于主体箱5冲洗,及时清理主体箱5避免了主体箱5内霉菌的滋生,保持主体箱5的清洁度。进一步的,主体箱5内壁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块13,刮板16上固定设有安装孔17,且固定块13与安装孔17相契合,便于固定刮板16避免在过滤垃圾废水时刮板16悬空在主体箱5内使得水流乱飞溅,主体箱5内部在运作时使得固定块13与安装孔17相契合,避免垃圾分离的水通过限位圈14缝隙流出。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连接外界电源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使得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挤压轴4,将垃圾通过进料管3放入主体箱5,垃圾经过进料管3时转动的挤压轴4对垃圾进行初步挤碎,经过挤压的垃圾继续往下流动,在引导的作用下流到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主体箱(5)和进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5)一侧固定设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内部固定设有挤压轴(4),所述进料管(3)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主体箱(5)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1),所述主体箱(5)顶部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主体箱(5)另一侧中部活动设有箱门(10),所述主体箱(5)内部自下往上三分之一处固定设有过滤板(20),所述主体箱(5)内部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与第二驱动电机(7)相对应,所述连接块(18)底部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底部固定设有压力锤(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主体箱(5)和进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5)一侧固定设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内部固定设有挤压轴(4),所述进料管(3)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主体箱(5)底部一侧固定设有排水管(1),所述主体箱(5)顶部固定设有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主体箱(5)另一侧中部活动设有箱门(10),所述主体箱(5)内部自下往上三分之一处固定设有过滤板(20),所述主体箱(5)内部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与第二驱动电机(7)相对应,所述连接块(18)底部固定设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底部固定设有压力锤(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轴(4)内部固定设有转轴(12),所述挤压轴(4)之间呈相反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余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5)内部底部固定设有引导板(15),且引导板(15)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标谈金张家祥徐凤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源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